她晚间在札记里斟酌写道:“元狩四十九年冬至元狩五十年春,我抬头观梧树,发觉他另生一枝,正怒发冲冠,破晓升空。”
与其它梧形鹤骨的枝叶不同,这一截树枝染上了恨意,像极了病枝。
病枝……
因不属于他的恨意,而被他转嫁在他的身上,所以才显得生了病。
兰山君手微微颤抖,将笔搁置在案桌前,深吸一口气。
会是因为她吗?
他莫名就恨上了朱氏,恨上了四叔,穷追不舍的咬住宋知味不放……
她闭上眼睛,深思片刻,又提笔写上:“我猜病枝为病,是因我病。而我病因,他知多少?”
【??作者有话说】
没写完,先断这里,后面摊牌剧情我要思考一下下,晚上见。
61 ? 冰山高处万里银(16)
◎据我所知,你也用这条命去撞过这座暗无天日的城池,想要撞出过一缕光来◎
元狩五十年三月中旬, 军饷还没有着落,兵部尚书杨馗连上十道折子求皇帝筹银。皇帝压着折子没有斥责,但也不给银子。
好像就这样拖着, 拖着,银子就出来了, 事情也会解决。
郁清梧细细揣摩朝中局势, 觉得时机已到,便由攀咬宋知味变成痛斥宋国公。
他请见皇帝, 跪在地上道:“宋大人只需要张一张嘴说户部无银,户部就撇清了干系。他的儿子又在兵部逼着太仆寺拿银子填补户部的亏空这父子两倒是想得好。”
“若是朝廷开支都需要太仆寺来补, 那还要户部做什么呢?户部将近二十年里一直没有进账,难道就不曾羞愧过吗?食君俸禄, 为君分忧, 宋大人也太没有远见了。”
皇帝其实也觉得这话没错。
户部这些年确实一直亏空。之前有钱用, 他睁只眼闭只眼,如今有事了, 户部却一直给不出解决的办法,让他多了许多烦恼,心中还是不悦的。
他问,“你有何良策?”
郁清梧便历数太仆寺艰难, 又道:“虽然艰难, 但若是为国为民, 臣绝无二话。只是臣看往年账本,其中借给诸位大臣银钱诸多, 前前后后, 加起来共计二百三十五万两, 这笔钱, 却应收回来弥补亏空。”
皇帝眼眸一亮,“朕差点忘记此事。”
皇帝多年来一直都想做个仁君。如何为仁呢?便给大臣们借钱,让他们买大宅子,吃好的,用好的,玩好的。
若是有人不借他的银子,他反而会觉得这个人跟自己有二心。
也就是最近几年国库亏空的厉害,才没有继续往外面借。
而他借出去的这些钱,也是由太仆寺挪的。
皇帝之前的意思是这些钱就不用还了,毕竟是他的恩典。但如今郁清梧提起来,他又觉得此事可行。
只是借钱容易还钱难,皇帝道:“怕是不好催债。”
郁清梧便推荐宋知味,“这银子要上来,也是充的户部亏空。宋大人忙碌,可小宋大人却无事,不然也不会整日盯着太仆寺的银子了。”
皇帝笑起来,“这可是得罪人的差事。”
但是让宋知味去,却也合适。
他是宋国公之子,又是兵部的人,无论怎么看,立场都是合适的。
皇帝答应了此事,对郁清梧也很满意,跟皇太孙道:“他不像外头那些读书人只一味知道莽进,还是很稳重的。”
但这小子很有些眦睚必报。他皱眉道:“宋知味也是为了朝廷的开支才向太仆寺要银,他就一直盯着不放,怎么,这么大的阵仗,是告诉别人不要得罪他么?”
皇太孙就笑着道:“别人,我倒是不知道。但是郁大人和小宋大人……很是有些渊源在。”
皇帝:“哦?”
皇太孙:“宋知味曾经求娶过郁夫人。”
只一句话,就让皇帝大笑起来,将怒气散了去,好笑道:“原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