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1 / 2)

李经纬和宋长华狐疑地互视一眼,戴上手套,拿起老先生说的假货一一瞧了瞧,字画、线装书他们缺了几分眼力,分辨不出来真假,可玉如意,看一看、摸一摸便知不对。

光泽暗淡,缺乏天然玉石的那种明亮、灵动的玻璃光泽,密度不对、轻了,颜色过渡不太自然。

脸一沉,二人看向褚泰的目光面露不悦,太丢脸了。

褚辰心有准备,倒不觉得有什么,以二房的品性,全还回来才有问题呢。

褚泰额上冒起一层细细密密的汗,讪笑道:“这几件确实找不到了,我怕堂弟心里介意,觉得我们二房心不诚,便自作聪明地寻了几件充数。抱歉,是我的问题,小辰你估个价,就当我买了。”

褚辰深深看他一眼,低头问老爷子:“苏爷爷,剩下的还有问题吗?”

“这两件我不太确定。”老爷子指着一本线装书和一幅字画道,“我给你个电话,你下楼去打,就说我找,让他赶紧过来。”

褚辰应了声,拿着苏老爷子写下来的电话号码下楼,半个小时后,来了两位老先生,一个是平返没多久的沪市有名的收藏家,另一位是经常逛淮国旧的老法师,经二人鉴定,三件物品都有问题。

线装书的版本属近代,跟清单里的明末版本不符。

字画上的印章不对,纸张是做旧的。

五件,占了物品的不足半成。

褚辰联系李、宋两家帮忙时,说的是要回九成。毕竟,宜兴坊那边已得房、得工作、得商铺和金钱,全拿回来也不现实。

没再计较,在大家的见证下,褚辰依照归还的实物,写了份保管物归还清单,一式四份,签下大名,按上手印。

自己一份,褚泰一份,另两份分别交给了李经纬和宋长华。

将东西送去银行保管,褚辰邀请几位去国际饭店吃饭,上午从南京回来,安排人过去入住时,听经理说,今天有新鲜到货的螃蟹。

“褚同志”刚一走进国际饭店大堂,褚辰便被迎面走来的张明河叫住了,他是褚辰在南京时被国旅要求帮忙招待的三位台岛同胞之一。

“将我们送回来,这趟旅程还没结束吧,怎么,又接了一单?”他笑着打趣道。

“朋友。”褚辰跟众人介绍道,“这位是台岛来旅游的张先生。”

“叫什么先生,太客气了,大家叫我名字吧,张明河。”

苏老捋着胡须道:“明河共影,风露皆愁,欲回春晚。张先生回来探亲吗?”

张明河惊讶地一挑眉,“老先生好见识!”却避开了他的问题。

“你好,”李经纬伸手笑道,“我是香港来的李经纬。”

“你好,李少。”

各自认识后,张明河率先笑道:“相识即缘,褚同志赏个脸,今晚这顿我来请。”

“走吧,一起吃顿饭,但这客吗,今天说什么也不能让你请。”褚辰看向褚泰、李经纬、宋长华笑道,“他们仨,褚泰是我堂弟,经纬和长华是我忘年交家的小辈,第一次来内地,接风洗尘,哪能让你破费。”

李经纬和宋长华互视一眼,均从彼此的眼里看到抹微窘,差不多的年纪,就因为最先跟褚辰接触的是家中的长辈,他们就矮了一辈,合理吗?

张明河:“会不会打扰?”

褚辰莞尔:“吃顿便饭,没那么多讲究。”

说着话,众人由服务员引领着走进电梯,上到二楼丰泽楼。

很快菜式上齐,大家推杯换盏,褚辰杯里仍然是白开水。

“褚同志真能坚持!”张明河转动着手中的酒杯,笑道,“说不喝酒,便丁点不沾。”

“没办法,我爱人对气味敏感,闻不得酒味。”

张明河转动酒杯的手一顿,随之若无其事道:“听韩卫鹏说,你爱人姓邱,是贵州人,贵州吃辣吧,你们口味能一致?”

“那你没打听清楚,”褚辰笑道,“我67年下乡到贵州,一待便是十年,口味早就跟她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