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1 / 2)

这是张调理方子,由24味中药组成,既有清热解毒、护阴生津、调理五脏六腑、调和气血阴阳、防止和减少白细胞转移的药,也有养心安神改善身体素质、提高自身免疫力的益补药。

“说说,你对白血病的认知。”老者拿着方子,在邱秋对面坐下。

“中医认为……”

“说你对白血病的认知,别扯大长篇。”

邱秋笑了:“从您的身体素质来看,您先天不足,是早产儿吧?”

老者挑了下眉:“继续。”

“您应该在农场或是类似于牛棚的地方待过几年,刚回来不久,劳累疲倦,情志失调,饮食不当,造成您体内虚损,阴阳失和,脏腑虚弱,温热毒邪入体,发病在骨髓和血液。”

“脾主生血,肝主藏血,肾主骨生髓,所以白血病与肝、脾、肾三个脏腑气阴两虚密切相关。”

“中医没有白血病这个称谓,根据临床表现,它属于虚劳、血虚、恶核。所以,我用‘补’和‘清’,来调理你的身体,用中药将你体内已打破的平衡调理过来,不再给病体细胞发展的环境和空间,激活你体内的正气,提高自身免疫力。”

老者再看手中的方子,越看越觉得组合的巧、组合的妙,双目精光乍现:“你是谁的学生?”

“我是贵州山区走出来的赤脚医生邱秋,自小跟家中长辈学习苗医。”

“赤脚医生?!”老者仔细打量着眼前的女娃,伸手给她号脉,“魂不守宅!!!”

老人陷入沉思,片晌,喃道:“倒是少见。”

“您是第一位,诊脉后这么说的。”邱秋抽回手腕,笑道:“我自小四肢无力、双脚沉重走不了路、语迟,被当苗医的阿奶和省医院确诊为先天性神经系统疾病。”

老人下巴轻抬,“你站起来走几步,我看看。”

邱秋依言照做。

老者看她虽然走得缓慢,却稳而无滞,不由赞道:“平时锻炼的不错!”

“嗯,经常练习八段锦,以针刺穴。”

给自己施针啊,能十几、二十年坚持下来,心性不错,老者略一思索,笑道:“邱秋是吧,咱俩互相给对方开方、施针治疗,怎么样?”

邱秋摸了摸小腹,“我现在不急。”

依她近两年恢复的速度,便是不治疗,要不了一两年也能魂入宅安。

“知道你怀着身孕呢,不让你吃药。”老者笑道,“你给我开方,我给你施针。不过,你得等等,我得找人打套银针。”

“您需要多长时间,能让我如常人一样行走说话?”

老者竖起三指,自信道:“三个月。”

邱秋扬唇:“好。我也以三月为期,许你一个健康的身体。”

“哈哈……”

“您不信?”

“信、信、信,等我好了,定要收你为徒。”

邱秋一愣,“我有师承!”

老者无所谓地摆摆手:“现在的学生,谁没有几个老师。走喽,明天见。”

“还不知您住哪呢?”

“7号楼509室。”

目送老人走远,邱秋抬腕看了看表,忙收拾了东西,去仓库继续清理药材,将一级、二级、三级混装的,带人分捡出来,重新填写库存资料。

这一忙,便到了下班。

邱秋抱着重写了一小半的库存资料回办公室,见苏子平还没有走,张嘴问道:“苏组长,你知道7号楼509室住的是谁吗?”

苏子平诧异地看她一眼:“陈教授。你见到他了?”

“就是你们上午说的,早几年到处找寻龙骨、好品质朱砂的陈教授?”

“对,是他。昨天刚被院长从农场接回来。”

“哦。”真是缘份啊,早上刚知道这人,中午便遇到了。

“陈教授早年学的是西医,一把手术刀能断人生死,救了不少人物。后来,跟着院中几位老中医开始研究中药学、针灸,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