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沈棠安告诉了姜女士,她准备回国并定居的消息,约她见一面。

这三年,她们一直没有断掉联络,姜女士会关心她在北欧过得如何。

也会因为她心脏的恢复、事业上的成就和学业顺利,感到由衷骄傲和祝福。

沈棠安也会询问姜女士的生活和身体心情,偶尔也会讨论起,在北欧怎么样做一道红烧肉。

姜女士有些担忧:“可是棠安,你这样回国,不怕傅斯年找上门吗?”

据说他在港城,已经被称为“亡妻”后的疯子了,精神问题严重,任何人在他面前都不能提起沈棠安的名字。

这几年,连姜女士都很少跟他联络。

沈棠安无所谓,笑答:

“三年过去了,被困在阴影里的是他,不是我。我不怕任何人。”

再提到这个名字,甚至心脏都不会有一丝触动。

姜女士点头,又说:“妈妈会帮你,他要是再敢骚扰你,老娘就弄死他。”

离开丹麦那天,朋友们都来给沈棠安送行。

邻居奶奶红着眼睛塞给她一盒手工巧克力。

汉森教授把用了三十年,要留给最聪明刻苦学生的钢笔送给了她,眼里带着长辈的慈爱。

研究生在UOC大学认识的留学生们都来了,对着沈棠安抱了又抱:

“不要忘记我们,等我们来中.国的时候也会来看你的。”

沈棠安微笑着看向这群对她一直抱有善意真诚的朋友们,发自内心说:

“我也永远不会忘记在丹麦跟大家的生活的,我爱你们。”

最后上车前,沈棠安在人群里扫了一圈,确定竟然没有那个身影,平常不是最爱缠着她的吗?

柔伊打趣:“沈屿估计是怕见到你掉眼泪,所以干脆没有来。棠安,你把他忘记掉吧,这样他就算如愿了,哈哈哈。”

沈棠安忍笑,既然真的不愿意来,就算了吧。

她原本还计划好好地跟沈屿告个别。

两年前沈棠安在UOC图书馆找一段关于拓扑学的知识,用在悬疑小说里的背景。

是一位中.国留学生帮她找到的,还对那段知识做了详细的解答,并且补足了她小说里一个某个拓扑学隐喻的小小漏洞。

后来成了沈棠安小说里的刑侦顾问原型。

那人叫沈屿,是UOC数学系的研究生,和她大学一个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却一直没有回国。

他不止一次向沈棠安表白:“你的文字像函数一样优美精确,我想成为那个解方程的人。”

而每一次都遭到了拒绝。

第一次,沈棠安便抽回了手。

她听见话时,心脏突然隐隐发痒,不是排异反应,而是某种更深处的记忆在苏醒。

沈屿很好,但他解不开她生命中最复杂的那个方程。

而沈棠安的生命里,也有太多比爱情值得她去追求和花时间的东西。

22

在登机口遇到沈屿时,沈棠安很是意外。

“你怎么会出现在这里,要跟我单独告别吗?”

沈屿轻笑,指了下自己的行李箱说:“某个人太难追,所以我决定回国了。”

沈棠安有些怔愣,心里泛起细微的涟漪。

两年来,这个小她几岁的男人总是恰到好处地出现。

在她写不出新的情节时带来数学期刊和她讨论,聊自己最新看的悬疑小说思考;

在她因排异反应住院时默默守在走廊;在她每次获奖时送上带着公式贺卡的花束。

而就在沈棠安准备开口时,沈屿打断她:

“我都知道。”

他嘴角扬起温柔的弧度:“但这次,我不是来解方程的,只是陪你看完最后的解。”

沈棠安点头。

在上海书展开始之前,她计划和姜女士在上海见一面。

为此,姜女士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