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这次除了侧妃的位份以外,还有封邑千户。
这是只有得宠的公主才能拥有的殊荣和封赏,如今却给了一个东宫侧妃。
这在大晋朝是绝无仅有的。
就连朝野上亦有争议。
许多大臣都误以为是明德帝为了贵妃家族的荣光,硬要将贵妃的侄女塞入东宫做正妃,太子只愿赏一个侧妃的名分,陛下为了补偿那位沈小姐,便给了她份同公主的千户封邑的赏赐,以安抚贵妃。
那些言官上谏,直言此封赏过重实在不妥,不仅有违祖制,而且一个侧妃便给予如此尊荣,将来要殿下的正妃如何自处?
言官们势要让明德帝收回成命。
明德帝却是笑了笑,“这封赏,可是太子为他这侧妃亲自向朕讨的,爱卿们若有不满和质疑,便问太子去。”
明德帝一笑之间和三言两语,就将问题抛给了太子。
众臣却吃惊。
这……不能吧。
东宫与贵妃不睦,是举京皆知的事情。
那位侧妃,不止是贵妃母族永安侯之女,据说还是二嫁之身。
这样一个女人被皇帝封了做太子侧妃,除却众所周知的明德帝宠爱贵妃,想提拔永安侯府的这个原因,也有不少人疑心,是不是明德帝如今不满意这位羽翼过丰,锋芒毕露的太子了。
谁知,陛下说什么
这位侧妃,以及予她食邑千户、位同公主的封赏,竟然是太子殿下亲自向陛下讨来的?
那他们方才在那里义愤填膺、振振有辞的劝谏陛下不可骄纵贵妃,委屈太子算什么?
算他们自作多情吗?
当然,吃惊和面面相觑过后,对一个女子有违祖制和绝无仅有的封赏,该弹劾与阻止的,还是得照旧。
不过是对象从皇帝换成了太子。
“这样的封赏,过于隆重,就算太子宠爱侧妃,也不可因此就越过大晋祖制去,还请太子劝陛下收回这道旨意。”
金銮殿上,太子一袭朝服,玄墨鎏金的广袖与衣襟,透出冠美如玉、姿容华贵之威仪。
那双墨眸潋滟而狭长,眼尾轻轻挑起一个弧度,朝那位臣子望了过去,“陈大人熟悉大晋律,那么可还记得开国圣祖皇帝陛下立过一条规矩?”
“兹以我大晋子民,不论男女,不辩幼老,只要是做出有功于社稷之事,皆可封千户邑地以示嘉奖!”
那位陈大人身体微震,紧接着,神色一肃,手执白玉笏板,躬身回答道:“是。确实有这一条!”
“嗯。那便是了。”太子微微颔首,却是又袖手道,“沈氏是名医女,孤下金陵时,曾得她救过性命。”
群臣微微骚~乱。
原来,竟然还有这样的内情。
难怪太子迎娶沈氏女为妃。
救命之恩,以身相许。
戏本里的故事,倒是在现实里上演了。
只不过……
那位陈大人嘴唇动了动,似乎是还想要说什么。
被太子轻轻打断,“陈大人是想说,哪怕救命之恩,赏她一个侧妃之位就足够了是吗?”
陈大人古板点头,竟然也直言,“是。”
他确实是这样想的。
“没错,孤虽是太子,却也没有以为自己这条性命重逾江山社稷和苍生黎民。”太子长身玉立的在金銮殿上,甚是从容地一笑,“沈氏女有功在别处。”
“诸位大人应是没有忘记数月前,金陵水患,上饶决堤的事情吧?沈氏以一女子之身,救扶百姓,施粥赠药,村庄塌陷,除了随行御医,城中无一大夫敢冒险,唯她舍生忘死。”
“大灾之后,必有恶疫,这话也是她着信提醒于孤,及早防范,才避免一场更大的灾疫。”
“此事,可传当日御医上殿为证。”
说罢,太子轻轻击掌。
几名御医被带上金銮来,证明了他所言不虚。
尔后,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