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决心,将 u 盘插入电脑,果然提示指纹验证。她将拇指按在与电脑相连的指纹录入器上,显示密钥输入成功。u 盘自动打开,里面只有一个文档,题目是“忍冬戒之六”。

忍冬戒?怎么和这有关?

没等祝云门反应过来,文档已经自动打开,字符一个接着一个出现在显示器上:

“很多年来,我的支持者和反对者,都喜欢将我和奇书中记载的一位遥远的女帝相提并论……”

有意思,上一个故事就是斐环对着这个 U 盘诉说的吧

哇看得好快!感谢支持!请听下回分解(′?ω?`)

有电脑优盘了,现代版

距离开头一千七百多年了嘛(′?ω?`)

时间来到“现代”,故事与现实的结合感也越来越强了,当祝云门阅读斐环的故事时,会不会想到自己就是“忍冬戒之七”呢?

感谢支持!忍冬戒之七之后会在故事里出现的(′?ω?`)

祝云门(二)

那篇文档只有不到两万字,阅读一遍并不用花费太多时间,但祝云门皱着眉翻来覆去地看了许久,脑内不断思索着。直到她的私人医生发来消息,说根据电子手环的监控数据看到她在预定的时间没有入睡,询问她是否需要助眠药物,她才注意到自己已经在书房待了将近四个小时。

简答回复后,她再次低下头,看着自己在纸上潦草列出的几个词:

1、作者?时代?

2、重蔺派、重宁派→是否公开?

3、忍冬戒?天道?

4、“你”?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是这篇来路不明的文字到底是谁所写,又是在什么时候写成的。凭借之前接受过的古文教育,祝云门自然不会相信这是一千多年前的女帝本人临终所作。然而如果并非蔺斐环所写,父皇又为何要如此大费周章,把这样一篇不知是否符合史实,甚至有些过于煽情的历史小说留给自己呢?

若谈到用意,那便涉及第二个问题。在一千年来,只要谈起未央王朝的蔺斐环时代,对于她本人的关注和评价,都远远少于在《杳霭录·未央书》中没有记载的白衣妖相宁幸。直到祝春酒登基后,才有意识挖掘和宣扬蔺斐环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以此为自己的政治行为张本。也从那时候开始,出现了所谓“重蔺派”和“重宁派”的争执,即使协恭官方倡导的舆论一直明显倾向于蔺斐环,但守旧的老学究,或者生来爱唱反调的年轻学者,依然坚持重宁派的传统立场。

既然如此,这篇不知是史料还是小说的文字,到底属于重蔺派,还是重宁派?如果是前者,那它为何用大量篇幅描述宁幸的作用?如果是后者,那为何选择蔺斐环的视角,同时对宁幸其它许多值得大书特书的经历一笔带过?应该将它公开吗?公开后又是否会引起难以控制的后果?

第三个问题愈发晦涩难解。这个故事以“忍冬戒之六”命名,可故事里与忍冬戒仅有的联系,只有戏份远没有宁幸多和重要的虎耳泉首领迭缃,这点倒是和目前史学家和小说家对她的描述相应。那为什么要取这个题目呢?而在这个“之六”以前的“之一”到“之五”在哪里?以后还会不会有“之七”?听说忍冬戒与天道和神机有关,是不是因为这样,u 盘才会被检测出天道的痕迹?

对,又要涉及天道了……在写下这个词时,祝云门思考了许久,以至于在画下后面问号的点时久久停留,墨迹晕开了一小片。在她的父母还在世时,曾无数次提醒她,必须顺从天道的指引,同时对其心怀敬畏,与之保持距离。后来他们双双因飞机失事而罹难,民间有阴谋论者称,这正符合“得窥天道者,必尸骨无存”的古老诅咒,是先皇对天道不敬的僭越招致的报复。莫遮很快封锁了言论,逮捕了涉案人员,然而这句话依然在祝云门心中埋下了猜疑和恐惧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