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让外方困惑,谈判代表私下解释为“有计划的市场经济”才勉强过关。
GATT工作组提出2000多个问题,每个问题,都可能牵涉到国内的经济体制。
国际司需协调几十个部委填问卷,常常遭遇部门抵触。
例如财政部不愿公开补贴细节,计委、物价局更不愿公开计划和定价细节等等。
甚至有些部委已经告状,认为洋规矩管得太宽,这关不入更好。
谢晚深知,未来的世界就是一个各国分工的巨大地球村,早一天加入WTO,能让我们能更早的抢占世界工厂的份额。
历史已经证明了闭关锁国是不可行的,但开放就意味着将自己的优缺点都暴露在竞争环境中,阵痛期非常难熬。
谢晚在空间里用手机查阅了大量这十五年变革遇到的问题。
她将这些可能发生的问题,写成了一份叫做《未来十五年,机遇和挑战》的报告。
每晚,她都会利用空间,让儿子将她拉到港城,与陈保罗商谈这份报告里的细节。
陈保罗作为全球首屈一指的精算师,又是振华这样的超级跨国集团的CEO,他的眼光独到,能力卓越,帮助谢晚推演复核了那份报告内容。
尤其是针对国企改-革阵痛期的分析和推演部分,两人反复研究,寻找可以降低这种阵痛的方法。
一个月后,谢晚通过自己公公的关系,将这份报告,交到了决策人面前。
这个时候,距离大面积的国企倒闭,职工下岗,还有几年的时间,谢晚只希望自己的这份报告,能够让国家准备更加充分。
谢晚实在没想到,自己这份报告引起了决策人的重视,甚至让秦父带她去当面做了解释。
谢晚已经是第二次到海子里。
她并不慌张,因为准备充分,她有条不紊的将未来可能发生的阵痛,转变成一种合理的推演,一一做了解释和陈述。
她的陈述让对方动容。
“那让你去负责国企改-革,你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吗?”
谢晚摇头:“没有办法完全解决,但我会尽量将损失降低。”
这一次谈话后,谢晚仍然在国际司忙碌,她开始在日内瓦和国内之间飞来飞去,专注于谈判。
这期间我国自主启动两轮关税下调,关税43.2%下调至39.9%再到36.4%。
但这距离GATT的要求,还远远不够。
国内各行业的反应也完全不一样。
例如纺织业就愿意降税换配额,因为国内的纺织业如今处于产能过剩阶段。
但汽车业却坚决反对。
一场部际会议上,一汽代表拍桌:“现在降税就是卖国!”
谢晚明白这种想法是因为国内如今的汽车产业还处于供不应求阶段。
并且出口额接近为零。
那位代表最担心的,是一旦降低进口关税,国外品牌的汽车,会冲击市场。
但是,振华在国内合资的十几条汽车生产线,已经投产,陆续有新的国产品牌汽车上市。
这些生产线,如今产能都处于半开状态,就是担心冲击市场。
这是陈保罗提前的布局。
他在日系和德系汽车抢占国内市场之前,先一步抢占了国内市场。
降低汽车进口关税后,那十几条生产线,立即可以释放产能,与国外品牌抗衡。
甚至,国产汽车有能力向外出口。
这一次会议邀请的汽车行业代表,还有三家合资企业,暗地里都有振华的投资。
他们事先已经测算过自己的产能增长。
这三家站在了国企对立面,支持降低关税。
这就倒逼国企扩大产能。
这样的事情,经常都会发生。
像家电行业,就跟原来的格局大不相同。
原本应该日韩称霸的家电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