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禁还没解除,街上的行人不多。
她走过两条街,看到了一面旗帜上写着“谢”,正是谢家的药铺。
谢家药铺她是知道的,在汴京城铺子开了不少,名气也大。
最主要是,这家药铺的药材最齐全,价格也算公道。
这么晚了,药铺的门还开着。
有小二送一名病人出来,叮嘱着:“一定记得要饭后半个时辰服用效果最佳,吃完三天的药记得回来复诊。”
“多谢多谢……咳咳……”
那病人一看就是肺部上的问题,吃药恐怕只能减轻痛楚。
她走近药铺,刚才那小二好奇地问:“姑娘是看诊还是抓药?”
“还有大夫在吗?”
“有的,小店的郎中会一直待到打烊,姑娘身体哪里不舒服?”
沈兰在店里转了一圈,高高的中药柜累了一整面墙,每个抽屉上都写着药名。
这是她熟悉的东西,甚至连药铺里的味道都是熟悉的。
“姑娘……”小二喊了她几声,沈兰才回神。
她歉意地说:“我不是来看诊的,麻烦给我抓三副疏风清热的药。”
“姑娘抓的药给谁服用的?如果没有药方我们铺子是不敢随意抓药的。”
“药方有的。”沈兰拿出一张自己出门前写的方子。
只是疏风清热的方子,没什么稀奇的,小二也就照方子抓药了。
他把药材包好,收了钱,随口问了一句:“这药方里的黄连用量有点重啊,病人的热象很重吗?”
“是。”沈兰写方子的时候没考虑这药好不好喝,所以黄连用的有点多。
小二也就不说什么了。
沈兰准备出门时,一名男子抱着一个女孩冲了进来。
“大夫……大夫,快救救我闺女!”
沈兰停下脚步,探头就看那女孩。
只见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面色苍白,满头冷汗,双手捂着肚子轻哼着。
有位老郎中从里屋出来,一边擦手一边说:“把病人放诊台上,我看看。”
他一边诊脉一边问病情,沈兰在一旁听着,知道这女孩是细菌性痢疾。
发热、腹痛、便血、反复惊厥,症状明显,看着也挺严重。
再听那父亲交代,她这样的症状已经持续三天了。
要不是她一直腹痛不止,吃不下东西,甚至晕厥过去,这位父亲肯定也不会送到医馆来。
第二百七十二章 皇商谢家3
“脉沉细而迟,舌淡,苔白滑,先喝一副白头翁汤清肠止痢。”
小二当即去抓药。
沈兰忍不住说:“她已经腹泻三日,又无进食,只用白头翁汤恐怕不妥。”
老郎中听到声音转头过来,先是一愣,继而皱眉问:“小姑娘瞎说什么?我这汤方有何不妥?”
“若是刚发现她痢疾时就送医,这方子确实不错,可她下痢日久,便多黏液白沫,甚至带血,可对?”
沈兰看向女孩的父亲。
“这……我不太清楚。”
“孩子在家谁照顾?”老郎中问。
“是她娘亲。”
“人呢?”
“家里还有几个孩子,没来,何况妇道人家,来了也说不清楚。”
老郎中干脆遮住帘子,脱下女孩的裤子检查了一遍。
普通人家,即使腹泻,也不可能次次换裤子,女孩的裤子上确实带血。
他拉开帘子问沈兰:“你懂医?”
“小女不才,从小随父习医。”
“令尊是?”
沈兰平静地回答:“家父一直在南边,您肯定没听过他的名字。”
“你说用白头翁汤不对,那你觉得用什么方子?”
沈兰脱口而出:“用黄连阿胶汤,黄连、黄岑止痢,乌梅敛肠收涩,当归养血,芍药缓急止痛,干姜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