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寂笑了,“误会说开了就好,以后有疑问可以当面问我。”
赵璇露出一丝苦笑。
她以为是自己去书斋找沈兰的事情被他知道了。
男人果然都不喜欢自己插手他们外面的事,这是为了那女子特意叮嘱自己吧?
这让她如何相信萧寂心里没那个女人?
“好了,我爹应该回来了,我带你去他书房。”
赵璇已经没了赏花逛园子的心思。
正好赵大郎也来请人,萧寂就与赵桓离开了。
他离开后,赵璇踩烂了面前的花。
看到丫鬟手里捧着的折扇,她用力一扫,好好的象牙折扇落地摔成了两半。
丫鬟心疼地说:“姑娘您生气归生气,也别糟蹋好东西啊。”
“本姑娘稀罕?”
“可要是让姑爷知道,他会伤心的吧?”
“那就不要让他知道,管好你的嘴巴!”赵璇甩袖离开。
她越想越生气,进了自己的院子后,招来丫鬟,低声吩咐了一句话。
萧寂与赵尚书说了许久的话。
比起萧父,赵尚书这位岳父大人更关心他的仕途,不仅将当朝局势分析给他听,还给他提了不少意见。
“你也别嫌我啰嗦,毕竟很快就是一家人了,你好,我闺女才能好。”赵尚书语重心长地说道。
萧寂起身作揖道:“赵大人说的是,晚辈会好好办事的。”
“诶,你我关系,称呼赵大人也太见外了,便先喊世伯吧。”
萧寂从善如流,说道:“赵世伯,今日小侄来还有一件事想跟您商议。”
赵尚书露出疑惑的表情。
萧寂从袖中抽出一卷卷宗,“这是当初建州府吴家灭门案的卷宗,请世伯过目。”
赵尚书不解地问:“这是公事,让建州府送到刑部审核不就好了?”
“侄儿觉得此案还有疑点,当初判决的太快了,所以想请世伯通融,顺便派出官员重申此案。”
赵尚书打开卷宗看了一遍,表情淡淡。
“贤侄啊,有些事情你还是太较真了。
如你卷宗所写,凶手已经抓到了,并且主动认罪,并无屈打成招之类的,案情也通透,你为何觉得此案还有疑点?”
萧寂说了自己的想法,可这些是他的直觉与猜测,远不如证据有说服力。
赵尚书不愿多生事端。
而且从私心里,他也不愿意这案子翻案。
他委婉地提醒萧寂:“你要明白,当初这案子轰动朝廷,为了增色不少,若是翻案,你的名声和前程还要不要了?”
萧寂当然知道这一点。
他坚持道:“世伯担忧的有道理,不如世伯派人暗中查探,若是没有出入最好,若是查到凶手另有其人,还请纠正侄儿的错误。”
赵尚书当面应承下来。
可萧寂一走,他立即在卷宗上批阅了“已核”二字,命人快马加鞭送回建州。
“到底是年轻啊,身上还是有几分风骨在的,可惜,要不得。”
萧寂走在街上。
很快就是上元节了,街上到处都是卖花灯的。
随风挑了几盏好看的,准备带回去送给府中相熟的丫鬟们。
“主子也挑一盏给赵姑娘吧。”
萧寂想到了与赵璇不欢而散的谈话,兴致不高。
不过往年他不在汴京,忽略了这些,如今二人快要成亲了,是该好好修复关系了。
他看中了一盏八角灯,每一面都有精致的美人图,转动起来如美人跳舞。
随风掏钱买下了八角灯,笑着问:“那属下给您送去赵府?顺便再约赵姑娘上元节出门游玩可好?”
萧寂淡淡地点了个头。
随风便提着灯离开了。
萧寂一个人走在街上,脑海里浮现出平阳侯和赵尚书的话。
那日在平阳侯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