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了,没尽过孝心,苏锦绣想给自家妈养老了。

原先不是不想尽孝,实在是条件不允许。

苏林氏回神儿,稍微有点儿信了。

她跟着进城,如果说谎可就瞒不住。也就是说,她的大丫没说谎!

苏锦绣把最近发生的事,挑重点说了说,不该说不好开口的那些直接略过。

知道她把债全都一股脑的还清,苏林氏抱抱她,拍拍她背,“好了,以后这日子就好了。”

“是。”苏锦绣看了一眼外面日头,“妈,我今儿还得赶回去,除了我六个弟弟的钱,我二舅三姨四姨五姨,三叔,四叔家的钱,你陪着我一块儿送去行不。”

她自己去不是不行,但就想着跟妈一起。

苏林氏没有不答应的,拍打了拍衣裳,又捋了捋白花花的头发。

老太太收拾立正了,跟着闺女一块儿出了门。

“糟子糕真是你做的?”

她刚吃了一块,这辈子就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

老太太多多少少还是有点儿不信。

苏锦绣干脆把自己的操作流程简单说了说,也不知道老太太听懂了没,就见着一直点头,好像在跟着默诵。

俩人先去的是离家最近的二舅家。

刚拐弯进了一个胡同,就瞧见大门敞着的二舅家院子,二妗子正在院子里劈柴火。

苏锦绣喊了一嗓子,院子里的人身子一僵,回头瞧,“大丫,是大丫回来了?”

她起身,一瘸一拐的往外迎了迎。

“二妗子你这腿是怎么的?”

“没事儿,去后山捡蘑菇不小心摔一跤,正好不用去地里上工了,歇一歇。”

苏锦绣关切问:“去看了没?伤着骨头没有?”

平日里跟二妗子没多少联络,但她记得四年前来借钱时,二妗子问都没问清楚,把娶儿媳妇的钱都凑上了。

二妗子说:“咱家好不容易出个城里人,好不容易出个大学生,让卫民好好读,读书的钱牙缝里挤也得挤出来给孩子凑上。”

苏锦绣眼圈儿泛酸,可是二妗子不知道,全家族托举出来的大学生,如今却最没出息。

她愧对亲友。

“骨头没事,皮糙肉厚的,长长就好了。”二妗子没察觉苏锦绣在想什么,引着她们娘儿俩进屋,“快坐,啥时候到家的?有啥事儿就说,二妗子还是能当这个家的。”

苏锦绣眨眨眼,把眼泪憋回去,从竹篓里掏出两斤糟子糕,还有一百五十块钱。

“二妗子,我是来还钱的。”

第三十九章 江卫军,鬼鬼祟祟干什么你

苏锦绣说着话,把报纸打开,里面的一沓钱露出来,“二妗子,你点点。”

二妗子搓搓衣角,“你二舅我俩够吃够喝的,用不了多少钱,你这不急,不急,真的。”

“攒够了,该还,快收着,这么多年了,也没给利息,别挑理。”苏林氏把报纸往前推到二妗子跟前儿。

“说哪里话?我是外人啊?”二妗子佯装嗔怪,见她们是真心还钱,也就接了。

她当面数了数,一百五十整整好。

苏锦绣当面把小本子拿出来,二妗子家的那一笔债后面画了个对钩。

都是亲戚,当初借钱也没让写借条,这样就算清账。

苏林氏乐呵的打开一包糟子糕,“这大丫自己烤的,用那个烤箱烤出来的,县城里食品厂才有的东西,咱大丫跟那食品厂里的烤箱一样!”

二妗子一讶,“大丫厉害,你们这些孩子里边,就属你最出息,嫁到城里去了。”

她没有阴阳怪气,当真是羡慕城里人的身份的。

只不过纯羡慕,不嫉妒。

苏林氏殷勤地催着二妗子尝一块,那是她闺女自己做的糟子糕。

二妗子平时舍不得吃,家里孙子孙女多,她男人还有儿子们都是壮劳力,好东西都紧着他们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