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晚会啦!”
院子里的人并肩进屋,客厅里,老苏家的人整整齐齐围坐在八仙桌前,热闹的让人忍不住眼热。
苏锦绣坐下来,跟孩子们说着第二天去苏林氏那边拜年的事儿。
本来娘家要初三走,但住在同村,拜年时候直接过去,不留下吃午饭也不忌讳,老太太也说了,咋过咋好,日子是过给自己的。
笑闹声中,时钟划过十二点。
新的一年,新的开端,时光的齿轮又转了一圈儿,留下深浅不一的齿轮。
生活从来不会停下脚步,而我们也总能在新旧交替的缝隙里,找寻到重新出发的勇气。
(全文完。)
第一百六十七章 番外(母女日常)
1987年春。
江春梅拎着一个鼓鼓囊囊的旅行包从屋里出来,“妈,都准备好了。”
她穿着时下最流行的的确良衬衫和喇叭裤,头发扎成高高的马尾,走起路来一甩一甩的,青春洋溢,早就不见了往年那自卑怯懦的影子。
苏锦绣看着女儿,眉眼含笑,今儿是她们母女俩南下的日子。
厂子里要上一条新的生产线,她想过去瞧瞧,顺便领着春梅逛逛别的城市,散散心。
“只带一个包?”苏锦绣指了指女儿手里的旅行包。
江春梅笑嘻嘻道:“嗯,够啦,等到了广市再买新的。听说那边的衣服可时髦了,百货大楼里什么都有!”
苏锦绣立即没了意见,“走吧,赶火车去。”
江少行跟江卫东过来送她俩,第一次南下,倒不是第一次出远门。
江少行想跟着照应她们,被苏锦绣以厂里需要他坐镇为理由,婉拒。
母女俩坐上绿皮火车,打开窗子跟江少行父子俩告别。
江少行千叮万嘱,最终火车都变成一个小黑点了,才依依不舍的回家。
苏锦绣跟江春梅倒是没啥不舍得,只是出门一趟,又不是不回来。
火车上闲聊使得时间过得飞快。
夜里,苏锦绣躺在下铺有点儿失眠,不是忧愁,而是激动的。
这次南下,她想考察下方便面生产设备。
自从食品厂成功转型生产夹心面包后,生意越做越大。
最近几年,城里人都认准了她厂子里生产的面包,每一个口味都有受众,如今厂里的面包已经研发出了十多种。
但苏锦绣不满足于此,她最近又看中了方便面这个新鲜物。
方便面是真的方便,并且瞧着简单,保存时间还长,口味还好。
她手里有余钱,也有条件,增设新的生产线,只是时间问题。
三十多个小时的车程结束,母女俩到站。
广州的繁华超出了母女俩的想象。
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街上路人穿着时髦,商店橱窗里陈列着她们从未见过的商品。
苏锦绣领着江春梅先找了一家旅馆落脚,稍稍休整便又去了之前联系好的厂家。
厂长是个精瘦的本地人,姓陈,说话带着浓重的口音,但热情得很。
他亲自带着苏锦绣母女俩看设备,也很有耐心的讲解她们提出来的各种问题。
陈厂长所说的每个技术参数,苏锦绣全都记得清清楚楚。
机器是进口的,价格不菲,但是除了贵,没啥毛病。
“咱们国内只有两家厂子拥有方便面生产线,我这还是自动化的,苏厂长想要一步到位的话,选择这一条流水线绝对没问题。”
苏锦绣没着急给结论,三万六千块不是一笔小数目。
回去路上,江春梅发表自己的意见,“妈,我觉得可以定。虽说贵了点儿,但是自动化可以节约人工成本。”
苏锦绣点点头,这也是她没直接拒绝的原因。
“明天再去看看另一家,货比货才知道哪个好。”
她看了下天色,笑道,“咱们去逛逛商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