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二妗子,让卫河给你送去。”苏锦绣看了江卫河一眼,江卫河也很有眼力劲儿的上前把秦如意背上的包袱抓过来。
秦如意一边说着不用这么麻烦,一边又欣慰的夸赞。
两人一前一后走,其余几个一起回来的乡亲也都回家各忙各的。
苏锦绣这一大家子浩浩荡荡朝着苏家老宅子走。
路上偶尔瞧见胡同里,有小孩子在玩耍。
一个脸颊冻得通红的小孩子跑在前面,手里拿着到弯勾的小铁棍推着个铁环跑,后面一群小孩子跟着追。
苏锦绣不经意瞧见老四家的孩子眼里闪烁出的羡慕,她回头看向苏建军,“咱家有没?给孩子做一个,也去玩。”
“哈哈,铁环好几个那,家里那些皮猴子都不消停,我给用铁丝做了几个。”
苏建军看了看跟过来的几个孩子,“回去一人做一个,还有弹弓,还有陀螺。”
老二、老四、江春花的几个孩子齐齐亮了眼睛,恨不得现在就赶快到家。
他们在城里住着,平时爸妈上班都不管他们,想要玩游戏,最多就是叠四角、踢毽子、翻花绳、跳皮筋什么的,像是这个铁圈儿,没玩过。
到家,苏建军吆喝着孩子们跟他一起,苏锦绣开始张罗着把他们带来的年货归置好。
弟弟弟媳妇们都在家,听见动静就出来了。
看着满院子里堆放的大包袱小包袱,一个个都震惊的了不得。
“回家带这么多东西,家里都备着呢,大姐你这花那么多干啥?”
“是啊,都是一家人,买这么多东西,这不是外道了?”
第一百五十一章 风光
苏锦绣笑着回应没啥,领着江少行他们把包袱打开。
“难得回来过年,人都齐全,就随便带了点儿。”
“就是晚上睡觉得挤挤。”
“那有啥的?冬天挤一挤还暖和,热炕我都烧好了。”二弟媳赵翠娥接过话茬儿,跟着苏锦绣一起规整东西。
她是家里最勤快的,只要她在家,一般做饭洗衣裳的事儿都归她,甚至比张琴还要利索。
上次要不是她回娘家照顾生病的亲娘,兴许进城照顾赵凤兰一家的活儿就落她头上了。
事后,赵翠娥心里也遗憾过,但想想都是自家人,而且确实自己那时候没空,机会不等人,只怪自己运气差了点儿。
“哈哈哈,大丫非得给我买,我说都有,那孩子就是孝顺。”
苏林氏的声音从院子外边传来,很快就领着村里的一些姐妹们进了家门。
几个跟来的老姐妹们都瞬间瞪圆了眼。
院子里满满当当,年货还没来得及归拢,堆得小山似的。
成扇的猪肉用麻绳捆着,白花花的肥膘油汪汪,看着就馋人,白条鸡冻得硬邦邦,挤在一起,印着喜庆图案的点心盒子摞得老高……
“老天爷爷,这是……把城里供销社给搬回来啦?”
王婶子眼睛都直了,盯着那肥猪肉恨不得上去咬一大口。
“啧啧,瞧瞧人家这年过的……”另一个凑过来的人也咂着嘴,眼里是毫不掩饰的羡慕和一点不易察觉的酸意。
苏林氏的腰杆挺得更直了,她回头瞧了瞧大门口,盼着老七赶紧到,老七的影儿没见着,倒是见着几个路过的村民正探头探脑往这边瞧呢。
老太太立即扬声,“建国啊,小心点搬,那铁盒子里头可是糟子糕、枇杷梗、桃酥啥的,锦绣店里卖的,精贵着哩!电视上都打广告的!”
“电视广告?”王婶子更激动了,“那得是啥金贵东西啊?”
苏锦绣闻言头也没抬,一边往厨房拿东西,一边说:“王婶儿,没啥金贵的,城里人也就吃个新鲜花样儿。”
“新鲜花样?”王婶子感叹,目光黏在那些花花绿绿的点心盒子上,再也挪不开,“锦绣丫头你是有了大出息呀,咱村儿里大男人就没一个跟你似的这么能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