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的皇上端坐在龙椅之上,身姿挺拔,眼神锐利,周身散发着不怒自威的帝王之气,做事干净利落,与昏庸无能任人摆布的先帝完全是两种模样。
事到如今,不得不承认,当今皇上称得上一代明君。
是秦诀看不清,是陆胜看不清,是他也看不清。
庆幸,他是运气最好的那个,至少,他平安身退,没走到抄家灭门地步。
纪鸿看肖政的同时,肖政也在看纪鸿,外祖父、陆胜、眼前纪鸿,三人为他登上皇位立下汗马功劳,纪鸿甚至算得上他的半个老师,他对这三人的宽容程度,远超其他臣子,可惜,如曲小七说的,权势会迷了大多数人的眼睛,最终,君臣还是走到了今天这个地步。
此时此刻,肖政心中也多了份沉重,缓缓开口道:“纪大人保重,康禄,送纪大人出去。”
“臣告退。”
今日阳光很好,清河殿外的地面被阳光照得斑驳陆离,仿佛一幅精美的画卷。
纪鸿迈着沉重的步伐缓慢的走出清和殿的书房,但在走进阳光中时加快了脚步,有一瞬间,仿佛与这温暖的光芒融为一体。
走下清和殿外的台阶,纪鸿站定,抬起头,目光投向远处。
阳光洒在庄重威严的皇宫之上,给这座宏伟的宫殿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光辉,使其显得更加庄严肃穆。
如此美丽的景象,以往忙着其他事情,居然一次从认真欣赏过,今日无事了,竟成了最后一次见。
八月底,大朝会上,纪鸿当着百官的面以身患急症为由辞去丞相之位,回巢州安养,肖政思虑片刻后同意了,然后,一切按书房中所说的进行。
但令纪鸿意外的是,他请辞后,丞相府邸按例收回,但皇上另赐了一所府邸给纪钰居住,同时,肖政还赐予纪鸿六盒名贵药材补养身子,纪鸿在大殿上感激不尽。
一场半真半假的戏按既定的结局落幕,外面皆在传着当今皇上仁善。
纪鸿事毕,江南一带也传回好消息,由于负责赈灾的官员尽心尽力,水患结束,灾民得到妥善安置,秩序稳定,未出现民不聊生、流民四起的问题,受灾地区已经陆续恢复正常生活。
肖政为此重赏了赈灾官员。
从赈灾官员奏折中可知,此次水患能快速解决,新粮食红薯在其间起了巨大的作用,与此同时,户部秋税统计完毕,司农卿蔡丰关于红薯的种植和丰收情况也写成奏折,准备在九月的第一个大朝会上呈上来。
肖政知道,曲簌怀孕的事是时候公之于众了。
第162章 封赏
九月初三,清明殿,大朝会。
秋税征收结束,户部已经将各州县收上来的税银统计完毕,齐靖作为户部尚书,在大朝会上汇报。
“启禀皇上,臣携户部官员,对定安十七州税予以统计,商税、人头税、杂税等与去年相较无太多变化,唯土地税中的田租税与去年相比增加三成,总税收约为七千八百万贯,具体各州县税收臣已在奏折中一一写明,请皇上批阅。”
定安的税收田租税为二十五税一,这是肖政登基后重新定的,相当于每二十斤粮食,要上交官府一斤,与先帝在位时的十五税一轻松许多,每年在霜降之后统计,往年总税收都在四千五万贯到六千万贯之间,今年增加到七千八百万贯,不止肖政被吓了一跳,连清明殿中的大臣们一个个都惊讶不已,增加几十几百万两还正常,为何会一下增加如此多。(一贯钱约为0.6至0.8两银子。)
税收方式不变,只能证明收成增加了,作为皇上,肖政怎会不高兴,嘉奖户部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