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上的少年笑容灿烂,而韦华昇欣赏的目光,是?否也在想象,自己的孩子如果能平安长大,会是?什么模样?
“那位学生的地址在这里?。”小孙递过?一张纸条,“去看看?”
此时曾咏珊放下电话听筒,匆匆走来。
“追问之下,黄秋莲才?想起来,‘鬼魂’是?韦华昇二十多岁时的心结。”
“恋爱时他提过?,是?曾经做志愿者时发生的事。”
“那是?韦华昇心里?的阴影,但黄秋莲不确定是?否对这起案子有?帮助。”
警员们?整合线索。
“会不会是?韦华昇的精神出?了问题?”有?人打破沉默。
“当时家里?只有?黄秋莲和韦华昇,她坚持不是?自己做的,也不相信韦华昇会伤害孩子。”
“但如果……并不是?‘韦华昇’呢?我的意思是?,另外一重人格,支配了他。”
办公室里?所?有?人都安静下来,顺着这个?思路继续分析。
“记得黄秋莲说?过?,她劝韦华昇去看精神科。”
“而且她明确表示不想翻案。就像她说?的,案子结了,牢也坐了……”
“会不会是?,就连她也意识到这样的可能性?但曾经夫妻一场,丈夫又?是?个?慈善家,黄秋莲最终沉默,选择难得糊涂?”
黄秋莲绝不会伤害自己的孩子,韦华昇也不可能。
但如果,是?潜藏光明表现下的另一人格呢?
这个?念头?让警员们?不寒而栗,侦查继续推进着。
……
警方的走访仍在继续,通过?手中掌握的线索,一步步求证。
他们?找到了那个?被韦华昇长期资助的孩子。
那是?一起突如其来的车祸,少年被撞飞,手中的书本散落一地。曾经优秀的学生,车祸刚发生那两年,连自己吃饭都困难,更?别提重返校园。
他的家中,只有?一位重病的母亲。
她抹着眼泪对警方说?:“这些年,韦先生的资助从来没有?断过?……但他再?也没有?来过?。”
而死?者前妻黄秋莲口中的“鬼魂”心结,要追溯到二十多年前。
当时二十出?头?的韦华昇刚开始研究玩具设计,同?时在一家医院做志愿者。他负责陪伴一个?六岁的重症患儿,那孩子最期待的就是?每周的玩具时间,总是?掰着手指计算日子,盼着韦华昇带来新玩具陪他玩耍。
但那个?周末,韦华昇睡过?了头?。醒来看着窗外的明媚阳光,他做了一个?让自己后悔终生的决定,既然已经迟到,索性先去和朋友打球。
等?第二天到医院时,护士红着眼眶递给他一个?玩具,那是?他上周研发的新品。
直到最后一刻,孩子都没有?等?到他,被推进手术室急救前,一直紧紧抱着这个?玩具。
“从那时起,韦先生开始竭尽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最初是?用微薄的兼职收入,创业后更?是?在慈善事业上不遗余力。”
“可能是?因为从小照顾弟弟,他一直很有?责任感。”
“个?人责任、家庭责任、社会责任……一直以来,韦先生背负了太多。”
“韦先生常说?,如果当时没有?缺席,至少能陪孩子到手术室门口。但人生没有?如果,其实他已经做得很好了,毕竟做公益并不是?义务。”
这些线索加深了警方对韦华昇精神状况的怀疑。
但当他们?调取诊疗记录联系医生时,却得到明确的答复。
“韦先生也怀疑自己‘生病’了,主动来检查过?,要求我们?给他做全方位的检查。”医生说?,“但在专家会诊后,我们?确认他没有?精神疾病。他只是?压力太大,公司重担、对儿子的担忧……我们?没开药,只建议他多休息。”
下午五点,重案B组的警员们?回到警署。
至此,调查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