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激动的道:“我很喜欢印刷术。”

他是读书人,一下子就听出印刷术将会给大周国所有的百姓带来巨大的好处。

现在读书人少读书人精贵,识字的人也少,八成的人大字不识一个,这是因为许多人家没有银钱买书给孩子上学。

现在的一本手抄书,哪怕是最简单的启蒙书,不过几百个字十几页,书铺里至少卖一百个铜钱。

一百个铜钱能买五十斤黑面,够一家人吃一个月。

许多人连饭都吃不饱,怎么可能花钱去买启蒙书识字呢。

有了印刷术,一印就是几千本几万本,成本低人工少,一本启蒙书卖十五个铜钱,价格一下子降了六倍多。

那些条件稍微好的人就能花钱买启蒙书识字。

读书人当中也不是人人都有钱,遇到喜欢的书,买不起只能借来自已手抄,这得浪费很多时间,还得欠下人情。

有了印刷术,所有书籍价格都会降低,读书人就能买得起喜欢的书,不用欠人情浪费时间。

总而言之,印刷术特别好,比短弩的意义大无数倍,是这几年来,李如意说给他听的最好的新点子,没有之一!

722 深入调查和回家

要不是雪下的大起来,江青云立即安排人去长平李家。等到下午雪小了,江青云与李健安、福伯兵分两路。

江青云见洪郡公。这是他第二次主动找洪郡公,上次是昨晚,二人在密室长谈。

这次江青云要说的事不是机密,地点便在议事厅。

除去洪郡公,还有洪家军的几位军官。

内容就是统计内战牺牲将土的家眷,有多少寡妇,多少未成年的孩子。

“我不日便到楚地,到时也会请楚王做同样的事。”江青云简明扼要的说明目的,“想要说服文武百官,必须举出实例。洪家军、楚军战死十万将土,他们的遗孀、孩子何去何从,这关系到整个大周国的发展。”

没有数据的奏折说服力就小得多。早在北地时,江青云就深谙此事。

他写的奏折、文章只要关系到民生、国事的一律要列出长长且精准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