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乐业,楚军与洪家军必须放下血仇共同辅佐新帝巩固江山。

这就是新帝为什么下旨同意洪家与楚王联姻的原因。

一过洛河,秋风瑟瑟,传旨官未到燕城,就已经感觉到北地的凉意。

从邢城至燕城的官道,一路上车马行人络绎不绝,经常碰见敲锣打鼓成亲的迎亲送亲队伍。

娶媳妇得有房子摆喜宴处处用银子,老百姓成亲的多,说明生活过得好。

这里欣欣向荣跟萧条的洛城一带截然不同。

传旨官不止一次的心里嘀咕:这是北地吗,本官是不是走错路了?

699 荣封昆城县主

黄昏,官道旁边的驿馆。

传旨官托了朝廷的福享受到一桌美味免费的饭菜。在用饭之后,驿馆的奴仆送来水果、茶点,还有热水。

传旨官见那奴仆是个目光单纯的少年,问道:“本官三年前来过北地,当时也是初冬,天气非常寒冷,官道上的常能看到衣不遮体的乞丐,今年再来虽是初秋,官道上却很少看到乞丐。北地的乞丐都去了哪里?”

“大人问乞丐啊,他们有的给大户人家开荒种田种黄豆,有的自已种地。”少年生着一张圆脸,看着顶多十三、四岁,其实已经十七岁娶妻生子了,自豪的笑道:“我们燕王爷今年过年时颁布减农税令,又鼓励村民开荒种黄豆。”

“你是附近村子的人?”传旨官自是知道燕王减掉农税,但那能有多少,再说黄豆,他自已家的佃农就种黄豆,黄豆吃多了肚子胀气爱放屁,价钱贱的很。

“回大人的话,小的是野枣村人,村子离此处五里路,挨着山。”少年也是健谈的人,另外,他在这里摸出门道,一些官员就喜欢了解北地的情况,若是他说的话让官员感兴趣,可能得到赏钱,“小的家里去年种了三亩多黄豆,今年又开荒了五亩,光是黄豆就卖了不少银钱。”

传旨官曾在农司呆过一年,了解农事,有些惊诧的问道:“你家竟有八亩多地的黄豆。为何种这么多黄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