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安有些激动的问道:“五妹,我们家能不能卖腊下水?”冬天学堂停课,兄弟四人可以卖腊下水赚束脩的费用也不错。
李如意摇了摇头,“不能。不过我可以在腊月做一些腊肉试卖,年前购买力高,可能有人喜欢吃腊肉。”这里是北地,前世北方人连腊肉都不喜欢吃,何况是腊下水。
次日早晨,赵氏起床时,四兄妹已经置身于礼村与长平县之间的集市。
每旬一次的集市就在官道旁边,放眼望去,大概有一里长,比长平县城城门外天天都有的小集市大多了。
此时是初秋,农田没有大的农事,方圆几十里的村民都到这里来赶集,人头攒动,非常热闹。
卖青菜、肉、鱼、蛋、鸡、糖、饼、面条、馒头、山里红、梨、苹果、布匹、棉花、碗、筐子、头花、荷包等应有尽有,甚至还有卖人。
李如意不是第一次赶集,上次是一个月前,发现这次比上次的人多。
李敏寒发现新大陆般俯在李英华耳边道:“三哥,我刚才粗粗的数了数,二十一个卖柴的!”
李英华缓缓道:“马上要到冬天,需要柴的人多,卖的人也多。”
李福康特意走到一个年龄与他相仿的矮瘦少年面前问道:“两捆柴多少钱?”一根扁担挑两捆柴,一般都是两捆柴一起卖。
少年也是见卖柴的人多,怕卖不出去,“两个铜钱。”再少就不能卖了。
51二牛子卖驴
李福康跟李英华、李敏寒道:“我们夏天来集市卖柴,还想着给五妹凑钱当本钱,结果五妹太聪明,根本不需要我们这么做。”
李敏寒有些激动的道:“五妹的本钱是卖炒肥肠得来了。”
李英华望着走在前面身材瘦小的妹妹李如意,轻声道:“我们家现在能过得这么好,都是靠五妹一个又一个的好法子。”
少年见李福康走了没有买柴,一脸失望。
一个穿着打满补丁的黑脸婆子见着穿戴好的人,就指着跪在地上低着脑袋的身子小小的小女童,用不大不小的声音道:“这是我的小孙女,今年七岁,能干针线活,吃的很少,只卖三百个铜钱。”
有个手里提着肉的体型微胖中年妇人看着小女童可怜,板着脸问道:“你是她亲奶吗?”
黑脸婆子以为中年妇人要买小女童,连忙一本正经的答道:“是。不信你可以去我们村打听。”
中年妇人冷声道:“我看你不是。这世间哪有亲奶奶卖亲孙女?”
黑脸婆子见众人都用蔑视的目光望过来,本来卖孙女心里就很难受痛苦,这下都快要哭出来,哽咽道:“我家里十二口人,只有五亩地,养不活这么多人,马上冬天没有银钱买粮食,怕是熬不到明年开春去。”
中年妇人恍然大悟,目光同情,问道:“唉,你家那么多人怎么只有五亩地?”
“我家老头、我长子这几年相继生病,卖了十亩地买药。”黑脸婆子想到伤心事呜呜哭了起来。
有个穿着棉布长衫目光锐利的瘦老头,特意走过来伸手摸了摸小女童的脑袋,把她的下巴抬下来。
只见她生着黑皮肤、眉毛短、鼻子大、嘴唇厚,容貌随了黑脸婆子是个小丑娃。
这还是第一个好奇女童模样的人,黑脸婆子以为瘦老头要买自家孙女,抹干眼泪问道:“大爷,你买吗?”
瘦老头盯着黑脸婆子,似笑非笑的道:“这么小的女娃能干什么,我看你不如把你自已卖进大户人家当个看门婆子。”
有人指着瘦老头的背影低声道:“那个老头是长平县青楼的管家。每次集市他都来挑选女童买走。”
“青楼是个大火坑。”
“亏得这个小女娃生得丑,不然就被老头卖进长平青楼去。”
“不,我们家是清白人家,绝对不能有人进青楼。我们宁愿饿死也不能进青楼。”黑脸婆子一听吓坏了,也不卖人,拉着孙女就匆匆忙忙走了。
“这对祖孙真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