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一个孤儿与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头分别在作坊有了活计,然后合伙租了一个小套间,开始过日子。
有那寡妇带着幼小的儿女与鳏夫搭伙租房子过日子,这么着寡妇再嫁,小孩子有了继父,有了依靠,鳏夫娶妻,不再孤独,生活上有人照顾,各取所需。
灾民通过一个多月的庄子生活,彼此了解,看对眼的就搭伴过日子。类似上面两种情况的不少。
江青云坐在座椅上,面色略显疲惫,望着不远处的几千灾民,静静思考。
收留灾民,建作坊,给灾民建房子找活干,这个主意最初是李如意提议,真正实施每一步都是由江青云带着福伯、十几个管事去做。
其中大大小小的事情不计其数,江青云长这么大头一回管理这么多的人,操不完的心,不过收获也很多。
他在安置灾民的过程中,提出自已的观点,不能让灾民不劳而获,这个观点与李如意不谋而合,经过周莫玄同意,让灾民献上地契或签长工契约。
知人知面不知心。最难掌握的就是人心。
一些灾民嘴上说的很好听,做牛做马报答救命之恩,真正做事却不是说的那样,捐献地契留一手或压根不捐,甚至不愿意签长工契约。
这次,江青云又与李如意商量,不能让灾民白白住进新房,决定用地契抵房租的方式,明明白白地告诉灾民,越是忠心贡献越大,得到的好处越大。
事实证明,这样做正确。
几千灾民住新房的心情特别迫切,短短的两个时辰就全部选好房子,当日就从庄子把被褥衣服碗筷什么的搬过来居住。
为了让灾民有吃有喝,作坊给灾民提前预支一个月的工钱。
灾民拿到工钱支付房租,还能在新房区的粮铺、柴房、杂货铺买柴米油盐。
粮铺、柴房、杂货铺就建在新房区的中部,都是很大的房子,里面囤满了粮食、木柴、生活用品,价钱比燕城便宜的多,跟金鸡镇的价钱差不多。
一斤黑面两个铜钱、两斤玉米面三个铜钱、两大捆柴三个铜钱、一斤盐六个铜钱、一斤鸡蛋六个铜钱、一个直径尺长的木盆十个铜钱、一把铁锁六个铜钱、一根绣花针加一小团线两个铜钱等等。
至于猪肉、鸡、糖、布匹什么的,也有卖,只是考虑到目前灾民的经济情况,进货量很少。
灾民拿到预支的工钱买东西,主要是买黑面、玉米面、盐、木柴及急需的日用品,然后回到新家将灶火烧起来,火炕烧热,再做点黑面面条或是玉米面糊糊把肚子填饱,最后摸黑洗洗睡觉。
灾民在新家的小日子就这么过起来了。
以前灾民在庄子里面是混住,一家人按男女分开住,现在一家人住在一起,也是团圆了。
混住时八个人睡一个大炕,八双脚八双鞋散发臭味,半夜放屁打呼噜的都有,空气那个混浊,睡一晚,脑袋晕晕沉沉。现在好了,卧房睡的人少,空气清新多了,且是家人或是脾气性格相投的好友,入睡前还能聊会天,想想就惬意舒适。
这一夜大部分灾民失眠了,亢奋得居多,小部分的灾民因藏私没献出地契不能免费住新房,万分懊悔,竟是睁着眼气了一整夜。
419 开始生产
清早,天蒙蒙亮,铛铛铛,锣声敲响,打破了新房区的宁静。
打更的瘸腿中年男人操着南方口音扯着有些沙哑的嗓子嚷道:“上工的人起床,一刻钟后到作坊吃早饭。作坊管早饭。”
瘸腿中年人原是燕军立下军功的军土,右腿被狼国军队打瘸了,本应退役回老家。
他是个孤儿,南方老家没有亲人,就留在了燕城,可是瘸腿找不到好活,每天打杂很累赚不到钱,还被人嘲笑,日子过得非常艰难。
周莫玄的作坊需要忠心本分的人,就让二总管赵义招了一批从燕军退下来的残疾军土,其中就有他。
他与另一个缺了左手的退役军土负责打更及白天巡逻,作坊给他们包吃住,每月还给三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