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厂的做法,让研究所的主任破口大骂制药厂阴险,占了研究所的便宜,让研究所利益受损。制药厂为了平息研究所的怒火,两个单位不要因此心生嫌隙,保持良好合作,制药厂主动包揽了建造新职工楼的工程,出人又出力,最后房子数量平分。研究所和制药厂也握手言和。

正因为下次分房是要到猴年马月,林映羡尽管知道这次她没对象,工龄又短,分到房的机率几乎为零,她也想去努力一把。她不想住在没有隐私可言,局促狭窄的筒子楼,也不想和原主的家人一直住在一起。林映羡性情淡薄,利已主义者……

傍晚下工,林映羡自行车回家,她才回到纺织厂家属楼楼下,她的三妹林映婉就下楼迎接她。

林映羡见状就知道楼上肯定发生了和她有关的事。她和林映婉的感情一般,林映婉不可能无缘无故下楼来接她。

林映婉走到自行车旁,“林映羡,明天你把车借给我一天,我有事要出去。”

林家只有两辆自行车,一辆是林大哥林映伟,他结婚的时候添置的。另一辆则是林映羡现在骑这一辆凤凰牌自行车,钱加上她私下找人买的自行车票,这辆车花了200多块钱,是林映婉几个月的工资总额。

林映婉也很想有一辆自行车,但她也只能想想。林家父母再疼她,也不会花两百多块钱买一辆车给她。

林映婉经常打林映羡自行车的主意,但总是碰壁,能成功借到车的次数非常少。

“我不会把车借给你。”林映羡一口拒绝,蹲下来锁车。

林映婉就知道不给点报酬,林映羡是不会把车借给她的,“我不会白白借你的车。你知道楼上有谁在等你吗?”

林映羡抬头问:“谁?”

林映婉的语气很是幸灾乐祸,“你乡下来的未婚夫,还是个成分有问题的知青。你答应把车借给我一个月,我帮你搅和这门婚事。”

林映羡外婆病重时和她的儿女说她和闺中密友约定要做亲家,信物也交换了,但是因为她和朋友意外分开,没有音信,子女这一辈没做成,她们晚年有过一次书信来往,想在孙辈这里结亲家。林外婆想要子女们了了她最后的心愿。

林外婆是破落的资本家小姐,她的闺中密友肯定也是这种成分,林外婆的儿女都不想结这门亲。当年要不是他们的爹成了烈土,林外婆表现优异,是厂里的劳模,他们一家现在也不会变成根正苗红的烈土工人家庭。

儿女们不答应这门亲事,林外婆气得差点断气,说了各种狠心话。最后闵舅舅和严姨妈把这门亲事推给了最听林外婆话的林母。林母被逼无奈答应了这门亲事,林外婆走得很安详。

人总是欺软怕硬,专挑软柿子捏,林母把亲事给了刚从乡下回来的林映羡。林映羡才出生一年,林母就生了林映婉,林父林母照顾不来两个婴儿,林外婆不肯带,她要带孙子孙女。

林母只好把林映羡交给离江城很远的乡下婆家带。路途遥远,林父林母很少回去看过林映羡,一开始他们很舍不得林映羡,书信和婴儿用品都经常往老家寄,后面慢慢冷淡了下来,只是偶尔在书信上关心林映羡的情况,要不是每月寄钱回老家养林映羡,大家都以为林父林母要把林映羡抛弃不管了。

第3章 未婚夫

直到饥荒年,老家闹饥荒,养不了林映羡,七岁的林映羡才回到父母身边。

林映伟和林映婉都不喜欢突然住进他们家的林映羡,也看不起林映羡,他们处处捉弄她,在言语上讥讽她。他们还会给邻居的孩子学林映羡中计后窘迫的样子,非常洋洋得意。

忍耐了很久的林映羡终于鼓起勇气和父母告状,父母却觉得这是兄弟姐妹间的玩闹,不怎么在意,只是口头上简单教训两句林映伟和林映婉。他们对林映羡说哥哥不懂事,不要和他计较,林映婉是妹妹,叫林映羡让一下妹妹。

他们没有想过刚回来的林映羡内心不安、慌张无措,需要别人的关心。林映羡持续被林映伟和林映婉欺负。

后来林映伟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