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家做主有多难,所以他现在只清楚青州的情况,北方其他几州市什么情况估计得等到开春才能知道。
他都自顾不暇了哪儿还有心思管别处,应该别的地方担心他扛不住才对。
“青州水系发达,黄河、淮河、海河还有一些独流入海的水系遍布整州,按理说水利应该很发达。但是沟渠水利需要维护才能正常使用,不只青州,整个大汉都好些年没动过大工程,现有的水利设施几乎都不能直接用。”荀晔翻出他自己画的水系图,只恨系统爹不给他一键更新老旧设施的功能,“冬天很多事情没法做,也没法冒着大雪实地考察,我就让熟悉地方情况的官吏先重新规划水道,等开春解冻后再带上图纸去实地查漏补缺。”
今年冬天不缺粮是因为他来青州时带了足够多的粮食,但是粮食只够支撑到夏粮收获。
毕竟他是出门做官不是出门游玩,什么都靠家里支援那还叫什么闯荡?
他可以把家里当底气,但不能遇到点儿困难就回家哭,那显得他很没本事。
“爹,我到青州后不是去拜访了大儒郑玄吗,城里的招贤馆和图书馆也都建成了,今冬有不少青州名士都冲着郑先生的名头过来。”说完最重要的春耕,然后就是人事,“最近招贤馆入住的名士有好些是兖州、扬州人,不过虽然是兖州、扬州籍贯,却是从徐州而来。不是说陶谦治下清明吗?人才大量流出的清明?”
这年头只要顶头上司的名声说得过去,没有几个人愿意千里迢迢跑去别处谋生,他看过那些人的经历,多是董卓入京的时候去的徐州。
除了少部分放荡不羁爱自由的人,绝大部分人都不爱搬家,尤其这年头去哪儿都不方便还讲究“父母在不远游”,就算迫不得已必须远离故土避难也是深思熟虑选出一个地方来定居。
就像他们家叔祖,叔祖当年离家避难直接在汉水之滨住了十多年,跟第二故乡也差不多了。
能让那么多名士集体出走肯定不是小问题,陶谦干什么了?
两位阿飘陛下都飘过来,“那些人已经到了青州,就没打听出来他们为什么离开徐州?”
“应该打听了,只是我没在意。”荀晔摸摸鼻子,承认问题出在他身上,“这些天忙的昏天黑地,招揽士人的活儿交给诸葛瑾了。爹你们不知道,那小子看上去文文静静很内向,处理人际交往的事情简直了,比我亲自去唠嗑都管用。”
他不该因为诸葛大郎没他弟诸葛亮名气大就怀疑他是大器晚成,他们子瑜大器早成厉害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