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头偏西,吃晚饭还有点早,正适合他们一边吃一边聊天。
守在不远处路口的太史慈被请上餐桌,提了一路的心终于放回肚子里。
他不知道这位忽然出现的先生究竟是谁,但是都昌城越来越危险,他实在不敢继续和孔北海一起干等。
连他都能被请上桌,这位先生究竟是何方神圣?
苑陵侯荀晔诛董护驾神勇非凡名声已经传遍大汉,太史慈这些年远在辽东避难,却也对这位智勇双全的小将军有所耳闻。
若不是要来荀小将军处求救,他也不会答应的那么干脆。
荀晔想着他伯和太史慈一起过来应该很熟,一路上风尘仆仆也该饿了,开场只简单说两句活跃一下气氛便开始干饭,吃的差不多了才开始饭后聊天。
“伯父多年不曾归家,过些天一定要随侄儿一同进京,父亲看到伯父肯定会非常激动。”荀小将军感慨了几句,然后状似不在意的抱怨道,“伯父这些年去了何处?怎么连封信都不往家里送?”
荀愔叹道,“山中无岁月,不曾想到时间过的如此之快。”
太史慈被两个人的称呼吓了一跳,“伯父?先生出自颍川荀氏?”
荀晔也愣了一下,他伯伯在外面还不姓荀?
太史慈看他不解,解释道,“先生自称乌有先生,乃方外之人。”
“乌有先生?司马相如《子虚赋》里的那个乌有先生?”荀小将军嘴比脑子快,“伯父,您出家了?”
出家就好理解了,方外之士要斩断红尘,他们一大家子都是要斩断的牵绊,不给家里写信太正常了。
可是为什么要出家啊?
荀愔哭笑不得,“并非出家,只是早年遇到过一位神神叨叨的方士,那人号称曾于惊雷中得天书三卷,修炼几十载颇有神通。伯父我不信鬼神,与其辩论又谁都说服不了谁,一气之下便依他‘乌角先生’的名号取了个‘乌有先生’的诨名,取的正是司马相如《子虚赋》中子虚乌有之意。”
什么神神鬼鬼的,都是子虚乌有。
第116章 挖呀挖呀挖
*
荀愔不信鬼神, 也不觉得世上真有缩地成寸、撒豆成兵之类的术法。
要是真的亲眼看到解释不了的场面,那就是方士糊弄人的障眼法,把秘诀教给他的话他也能游走世间忽悠人。
明五经通六甲很正常, 读书人从小到大学的都是这些,只要天分高年纪轻轻就能奇门遁甲无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
方士要研习金丹之术,炼丹之前都要读书认字, 自称通晓阴阳也就算了, 说能役使鬼神是不是吹过头了?
你说你能役使鬼神, 倒是把鬼神喊出来转两圈啊。
左慈:……
总之就是, 荀伯伯吵架没有败也没有胜, 反而被激起了一腔好胜心。
再然后, 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两个人都被激起了好胜心,那左慈原本在庐江境内的天柱山修行,这些年则是挪到北海桑犊县的覆甑山。
看看谁先说服谁!
荀晔陷入沉默,他知道人在气头上会失去理智, 但是没想到伯父不回家的理由如此简单粗暴。
他就再多问一句,伯父这是遇到了传说中的“观棋烂柯”了吗?
话说观棋烂柯是哪个年代的词, 伯父能听懂这个词的意思吗?
荀小将军想了一下, 决定换个问法,“伯父,可是那位仙长带您进了仙境?天上一日地上一年?”
荀愔抬眼,“……”
他只是出于礼?*? 貌才没有直接说那家伙是个骗子,世道很险恶, 不是自称神通广大就真的神通广大, 能随意进出仙境的人会窝在凡间的山里不动弹吗?
若是太平盛世也就罢了, 神仙也会羡慕凡间烟火,但是现在是什么世道, 兵荒马乱民不聊生,有通天彻地的本事不说拯救苍生反而冷眼旁观看热闹的能是什么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