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京城的规矩,偶尔也得让皇帝去行宫歇一歇。
他在京城也是摆设,爱卿们可以当他生病外出休养就行,反正京城有他没他都差不多。
这么想,他留在京城的话将来京城被围朝堂就会被一锅端, 他不在京城到时候还能远程帮忙写诏书求援, 不然让朝中大臣求援都没地儿求。
他年纪这么小都知道人心靠不住, 爱卿们都是大人肯定比他更清楚这个道理。
拍拍胸口想一想,如果没有朝廷的诏令就派兵进京解围要被问罪, 天底下几个人敢出头?
何况现在这天下本来就没有多少对朝廷忠心耿耿的人。
就拿这次来说,他前些天写了不只一份诏书,来支援的除了荀小将军就只有这位没收到诏书的麹将军。
王司徒想闹就闹吧,看看最后没法收场的是谁。
他觉得不是他,也不是他们家小将军。
哈哈。
荀晔也觉得没法收场的不是他,但是他感觉小皇帝待会儿的下场也好不到哪儿去。
怎么说呢,都知道天子是摆设,但是这个摆设必须?*? 得有,不然就算朝廷文武官员齐全的不能再齐全也是名不正言不顺,天子身边随时可以再拉起个名正言顺的草台班子。
还有就是,就算京城不安全,天子也不能把害怕想跑之类的话放到明面上。朝臣不好是朝臣的问题,天子早早离开让京城的百姓怎么办?
什么叫“京城的安危就全靠诸位爱卿了”?这是天子能说的话?
这年头没有“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说法,但是皇帝也得有这个觉悟。刚才的话要是传出去不光小皇帝那原本就没有多少的威望会骤降,连太傅杨彪都得跟着受牵连。
太傅天天进宫教导天子,就教导出这么个结果?
看杨太傅那吃了十斤苍蝇屎一样的脸色,唔,祝陛下好运。
当然,他非常欢迎陛下和他一起走,如果将来有机会也绝对不会将陛下拒之门外,但是这些事情他们心里知道就行,说出来真的会挨骂。
崇德殿中安静的掉根针都能听见,众臣看看还没有意识到说错话的小皇帝,一半怒视王允一半怒视杨彪。
怒视王允的大臣想的是:都是这老不修的错,他要是安安稳稳的论功行赏不就没有后面这么多事情了?
怒视杨彪的是不敢瞪王司徒的大臣,这波人想的是:反正今天司徒大人已经没法收场,能拖下水一个是一个。
和胡言乱语的天子相比,年轻气盛不给老臣面子的荀小将军根本不是事儿。
麹义饶有兴趣的看戏,怎么都没想到领个赏能领出来那么多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