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文举爱出风头,为了博主公看重什么话都敢往外说,偏偏主公就爱听他的甜言蜜语。
他们曾经试图劝过,结果非但没能让主公认清忠奸反而惹得一身腥,现在就算知道那家伙要使坏也不好再说什么。
他们能怎么说?
简单为乌程侯说几句还行,说太多他们家主公能连他们一起怀疑。
……
那边乌程侯快马加鞭往阳城赶,心里已经把不讲道义的城中内奸骂了一遍又一遍。
平时瞧不起他寒门出身也就罢了,大敌当前竟然直接开城门迎敌人进城,豫州刺史的印绶在他孙文台这里,姓周的不过是个空有名头的伪官,这就上赶着迎上去了?
呸!
天气太热,人能不眠不休马匹不行,就算再着急也得等马儿休息好再继续赶路。
然而就在快到阳城大营的时候,路边忽然出现一队陌生的兵马。
为首的小将绛衣精甲,手中长枪在日头下闪着寒光。
孙坚放慢速度,示意身旁仅有的五六个亲信提高警惕,然而下一刻,骑着高头大马的年轻小将就热情的朝他们挥了挥手,“久闻乌程侯大名,今日一见果真名不虚传。”
孙坚:???
江东猛虎有点懵,然而还没来得及开口说话,对面就继续热情的抱拳道,“在下颍川荀晔,这厢有礼了!”
第57章 就要追穷寇
*
有道是伸手不打笑脸人, 来者笑的太过灿烂,就算孙坚满头雾水也不能上来就喊打喊杀。
颍川荀晔?那位诛董时大放异彩名声鹊起的苑陵侯?
乌程侯糊里糊涂的被热情的荀小将军握住双手,要不是确信没人敢假冒荀氏子出来招摇撞骗, 只看这亲热的模样都要以为眼前是他失散多年的亲儿子。
他带兵打仗那么多年,别说在中原,家乡吴地的世家大族?*? 看到他也都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
出身寒门好像是天大的罪过, 那些世家子看他一眼都算是屈尊降贵, 更别说好声好气的说话了, 这么热情的还真是第一次见。
他来豫州也有小半年了, 不打仗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在颍川阳城, 自认对颍川的风俗人情还算了解, 但是眼前这位的说辞他还真没听说过。
怎么回?他这厢也有礼?
李二陛下看着他们家傻小子去折腾别人笑的不行,看孙坚这个茫然费解的样子,估计还在琢磨他和颍川荀氏什么时候有的交情。
这人来豫州上任之前荀氏就迁走了,两家没交情, 单纯就是他们家傻小子自来熟哈哈哈哈哈哈。
好在自来熟的荀小将军知道现在不是唠家常的时候,先把正事办完然后再来接着唠。
阳翟令得到消息后立刻到颍阴报信是正确的选择, 今日一早阳翟和旁边的长社都主动迎周昂进城, 要不是有颍阴在前面挡着,孙刺史晚回来几天只怕颍川郡十七个县一个都留不住。
现在情况也没好哪儿去,因为他们说不准剩下的县城是不想换新主还是没找到机会换新主。
“竖子怎敢?!”孙坚闻言火冒三丈,他和荀氏以前有没有交情不重要,重要的是周昂那个狗东西得寸进尺蹬鼻子上脸。
“乌程侯息怒, 周昂来势汹汹但毕竟名不正言不顺, 天下人认可的豫州刺史依旧是您而非他。”荀晔捏捏拳头还想再说什么, 没想到方才被他的热情震撼到的孙坚无师自通学会了抢话,“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 请到营中一叙。”
周昂再癫也只敢仗着城里有内应进城,不敢凭着手底下那点儿兵马正面干仗。
他好歹当了那么久的豫州刺史,就算豫州世族都看不起他也不耽误他以刺史的名义光明正大管理豫州。
城中有内应不意味着所有人都和他这个名正言顺的刺史对着干,大部分还是明哲保身两边都不愿意沾的,周昂能进城也不代表能长久的守住城。
指望那些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