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鱼那会儿已经山穷水尽,不得不点头应了。

他模样好,又不要聘礼,还能分五亩地原是不愁嫁的,但坏就坏在他坚持要带着关老太太一道去男方家。

关老太太今年已五十有五,云水县是不分地给她的。

青州府,一年到头风调雨顺的时候一亩地里才能产两石粮食,外来户分的都是荒地,一年两季的粮食加起来能有个一石都是上天了,这五亩地哪儿够养活两个人的。

且家里多个人还要交人头税,关老太太年纪大了,又是一路逃难过来的,身子瞧着也不怎么康健,将来少不得要看病吃药的,一时都没什么正经人家愿意。

柳鱼在安济院滞留了一个月,才有两户人家上门相看。恰都是桃源村的,一户姓陈,一户就是李家。

柳鱼两相比较,选了家中人口少、关系简单的李家。

李父早亡,李青山同他娘相依为命。许是因着同病相怜,李家更能体会他的苦楚。都没待三日回门,新婚第二日,李青山就借了牛车去安济院把奶奶接过来了。

其后,待奶奶也宛如亲孙,不无恭敬的。

柳鱼眼瞧着奶奶一日日的精神又好起来,心里存着感激,渐渐安下了心。

李青山一早起来,就瞧见夫郎在发愣。

他学杀猪的事情不成了,家里地少,没个稳定的进项,娶人回来简直是让人跟着他受苦,他原是不想成亲的。

可他娘这次说什么也不成,甚至以死相逼,他不得不应了。

未成婚之前,他没见过柳鱼,还暗暗揣测过柳鱼长什么样子,好不好相处。

可新婚十日,柳鱼无论是性子还是长相都让他觉得合心意,让他觉得他想象中的夫郎就应该是这样的。就是夫郎话总是很少,同娘和奶奶有时候还有说有笑的,同他都不多说什么话,始终像隔了一层什么似的。

李青山想到这里有些无措,缓步朝院子里走去。

柳鱼被他的脚步声惊醒,回了神,“你起来了?粥好了,我盛上凉着,炒鸡蛋快,你洗漱过后就来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