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千秋当然明白,以他们的工资,攒钱速度肯定赶不上东京都内未来几年的房价上涨话说,几年前她买下现在的林宅的时候,就花了六千多万円。现在的话,差不多地段,地皮也差不多的一户建,没有一亿円绝对下不来!

也难怪池谷加奈子没什么信心了。

“我的意思是,现在先努力存钱吧,买房可以过几年再说...东京这样的房价怎么看都是不可持续的。”林千秋说着摇了摇头:“作为日本独一档的城市,东京房价的潜力还是很大的,但最大也就目前这样了。理论来说,今后再涨价都应该是通货膨胀带来的,但这只是理论。”

其实林千秋这都是往宽了说,符合东京实际的房价应该是1983年左右的样子。不过她现在要说房价就应该是1983年的水平,那就太不可信了。

“虽然有很多说法,支持东京房价持续上涨,但都只是一个说法而已。日本地少人多,尤其是东京作为第一大都市,土地房产更是稀缺资源?然而一座城市的容纳是有限度的,东京还能多容纳多少人?非要容纳的话,到时候为了保证城市不会无线摊大饼,也只能大力支持高层建筑开发了......”

“甚至最基本的地少人多,我都觉得根基不稳...加奈子姐这一代,生的已经比你们父母那一代少了吧?少子化与现代化、城市化是相伴而行的。因为现代化、城市化之下,培养一个孩子的花费要大的多,而中产家庭尤其有阶层跌落的忧虑,投入上只会更不吝惜。”

“生育多个孩子后的培养成本,大家根本不能承担...更不要说,大家越来越不在意结婚和生子了,说不定以后都不需要谈论生育多个孩子这种事了,大家愿意结婚生子,已经是上上签。”

“不会吧...”对林千秋描绘的那种未来,池谷加奈子一边觉得有点道理,符合她观察到的一些情况,一方面又觉得太难想象了。未来的世界会变成那样么?为什么啊?

“很大可能哦,加奈子姐没有看过调查统计数据吧?不太好查呢...男女初婚年龄是在不断增加的,生育人口也是在七十年代开始就走下坡路了吧?巅峰的1971到1974年都生育了两千万出头。能比这更高的,也就是战后婴儿潮那几年了。”

“七十年代初这一波或许可以看作是战后婴儿潮那一波初婚初育的效果,但即使是这样,这之后的下降也是完全不合常理的!之前战后婴儿潮到七十年代这一波之间,普遍每年都会生育1700万、1800万的孩子吧?生育数量呈现的趋势是波动中不断上升。”

“可是1974年开始,生育数量的下降非常稳定,每一年都会比上一年少,没有一点点回弹。十年时间,直到去年新生人口只有一千四百多万了...这说明下降是趋势,而且丝毫没有刹车的可能性。”

听林千秋这么说,池谷加奈子一不小心就入神了,过了一会儿才说:“这可真可怕......”

“总之事情就是这样,而且就算没有这个,东京的房价也是有极限的...现在,东京的平均房价已经高于纽约的平均房价,都心几个区也比纽约曼哈顿房价更高,这真的合理吗?美国是当今世界的中心,纽约则是美国的心脏,美国还有日本数倍的人口去支撑这个‘心脏’的房价。可即使是这样,也没有东京这样的房价啊!”

林千秋总结道:“虽然房价不一定会保持合理、理性,但也不能偏离太多...或许可以长期保持一定偏离,毕竟影响房价的因素太多了,也可以短时间内保持极大偏离,因为经济的扭曲有时就是这样的。但不可能长期保持极大偏离,这是违背现实规律的。”

“真的都能违背现实规律了,一般就要做更‘伟大’的事了吧?一直和房价过不去,算怎么回事呢?”

“所以,千秋你的意思是,过几年房价会下跌?到时候就能买得起了?”池谷加奈子摸了摸自己面前的咖啡杯,表情还是不可思议的:“虽然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我还是很难想象东京的房价会下跌这种事...现在看起来,很多东西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