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千秋的名作家身份,就有一种一切问题得到解答,一切都‘说得通’了的恍然大悟。只能说他看人准是准,但对应的理解不见得对,这里明显就是对作家这个群体的‘刻板印象’了。总觉得作家不少‘怪人’,总是以超然的观察者身份观察自己以外的人什么的。
嗯,就算普通作家不是这样的,那知名作家,肯定也是有一个算一个,一个都跑不掉!
南云凉介听中山阳太这样说,也难得笑了一下,还形容了一下:“千秋调的‘雪国’,放的是红樱桃。不只是因为家里很少会准备绿樱桃,还因为她觉得白雪里红色更好看,‘雪里红梅’一直是中华审美的一大经典意象...”
“但雪里的常青绿,也是‘雪国’原作小说呈现的意韵吧?只能说,林桑很任性...我是说文学上的任性,有身为名作家‘以我为主’的信念。”对于‘雪国’的红樱桃,中山阳太立刻如此点评道。
‘雪国’其实是日本调酒师六十年代,以川端康成的著名小说《雪国》为灵感调制的一款鸡尾酒。酒本身也不复杂,属于家里也能调的类型这算是那个年代鸡尾酒常见的情况,没有后来很多花里胡哨,家里复刻相对简单。
只要伏特加、白色柑香酒、柠檬和糖粉就行,至于那颗樱桃其实是装饰品来的,不讲究的话,没有也无所谓。
这里面比较难搞的白色柑香酒,这不是家中会常备的酒...但话说回来,会自己调酒的人,家里的酒水储备肯定比普通人家里丰富,所以也不一定没有。实在没有的话,用更常见的香橙甜酒替代也无伤大雅。
经过简单调制,呈现出来的‘雪国’,酒本身是一种微微透明的淡白,杯口还沾有一圈仿佛冰雪的糖粉。然后一颗绿樱桃沉入杯底,可以看到一抹青绿......
其实很多人自己家里调‘雪国’的话,都会换成红樱桃。即使是爱在家里调酒的人,家里大概也不会常备‘绿樱桃’这种小众得不能再小众的东西。尤其水果还不方便储存就算是罐头,开了之后也得抓紧时间用完吧?可家里用又不是商用,只用来调‘雪国’的话,怎么可能很快用完?
所以中山阳太会这样评价,忽略南云凉介说的,家里没有绿樱桃的部分,只说林千秋的审美原因,也很大程度是先入为主了。名作家嘛,有自己的美学态度这可太正常了,又是刻板印象被加深的一天。
南云凉介没有对中山阳太的评价说什么,以他的性格也不知道这是赞同,还是不赞同。他只是又说起了另一次喝的‘午后之死’:“...‘午后之死’其实更有趣一点,千秋喝不了烈酒,但有时候会想尝尝。”
“然后就会把朋友约到自己公寓调这类酒。”大概就是自己小尝一口,多余的就是别人的了。因为约的都是爱喝酒的朋友,倒也没人在意这个。
林千秋选择在家里尝这类酒,也是因为哪怕喝的少,也不见得不会喝醉。这种情况下,在自己家也是安全的,而不像是在夜店、酒吧这类鱼龙混杂的地方,发生什么意外都是有可能的。真的出事了,那可没有挽回的余地!
‘午后之死’就算是比较烈的鸡尾酒了...虽然鸡尾酒多数都是比较淡的,尤其是林千秋上辈子那会儿,年轻一代越来越对‘喝醉’不感兴趣,受不了太多酒精。鸡尾酒里最主要的配料,就成了各种气泡水。但总有一些鸡尾酒,尤其是传统鸡尾酒,那还是有一定度数的。
或者度数数字看起来不高,但几种酒搀着,就是比较容易醉人。
‘午后之死’作为配方较早定型的鸡尾酒,配方简单是它和‘雪国’一样的地方。至于比较‘烈’这一点,就要说到它的出现了据说是海明威发明了它的基本配方。海明威当时写作《午后之死》这部作品,经常要喝苦艾酒提神、激发灵感,之后他就将苦艾酒和香槟混合在了一起,制作了一款很不一样的混合香槟,当时人称‘海明威香槟’。
‘午后之死’是后来的名字,根据那部小说而来。
说起来,搞艺术创作的时候就猛猛灌苦艾酒,也算是海明威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