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挑(2)班AB两队中的一队,也来表演,最后通过观众投票决出胜负。赢家一个班站到(2)班的位置,输家在(3)班。
再第三part,其实也是一样,是上一part的胜者对(1)班发起挑战了...整个三次‘下克上’的机会,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出现(4)班一路挑到(1)班的情况呢!
所以才说要准备2到3个节目,因为要求每次呈现不同的舞台,所以如果(4)班真能一路杀上去,就得有3个节目。至于说(1)班只用表演一个舞台为什么要准备2个节目,那是因为她们是被挑战者,AB队到底谁会上场,这要看挑战者选谁。
这也算是平衡双方的一个方法,弱一点儿的挑战者有选择双方出战队伍的权利,这就能争取到一定优势。
到最后,站在(1)班(2)班位置的选手能直接安全过关,(3)班(4)班位置的就得进入加时赛了其实这次‘下克上’后,新的分班也就诞生了,向上挑战成功的话,站哪个班的位置,以后就是哪个班了。
至少(1)班(2)班是这样,至于(3)班(4)班,还要看加时赛的结果。总之就是加时赛赢的人留下来,然后合成(3)班。
加时赛阶段是单人赛,这其实也是按照这一轮‘下克上’的主题来的。大家按照原本的分班,肯定有一班在上,有一班在下,只有在下的那个班可以发起挑战,挑战对象必须得是在上的那个班,而不能选择同班的选手。
一对一,赢得那个留下来,输的那个就淘汰了。至于决定谁走谁留的,不是电视机前的观众,也不是专业评委,而是这一期的现场观众。这一期换了一个更大的摄影棚,棚内可以容纳1000名观众,这些观众都是随机征集来的,他们现场进行投票。
每位观众进场前可以领到一个有节目组logo的拳头大塑料小球,logo上方还有自己的座位编号,从1到1000。等到加时赛的选手们表演,一个挑战者选一个被挑战者,她们表演完毕,就有一个方阵的观众走下观众席,在选手面前管子一样的票箱里投下小球。
1000名观众,穿着制作组送的不同颜色的T恤,在台下坐成了100人一个的方阵,为的就是这个时候投票方便每个方阵是按既定顺序投票,选手们的挑战顺序却不是既定的,这样也一定程度上避免上加时赛完全是摆设。
毕竟观众早有心仪选手,不管表演成什么样,多数都会投早就心仪的选手。而现在这样安排,观众并不一定能轮到投自己心仪选手那组,就很可能会从表演本身出发投出自己宝贵的一票了...虽然人气选手还是更有优势,但多少有点作用吧。
本来也不是要求完全公平,只是为结果留一点悬念而已。毕竟《十等分的选择》本来就很重视选手的人气,高人气就是牛逼!不然搞什么电话投票?
现场投票也有现场投票的紧张,当100名观众排队,一个个走上前,将有自己编号的那个小球,投到选择的选手面前,仪式感真是拉满啊选手面前的票箱是5根并排的透明管子一样的东西,每根管子内径和小球直径也差不多,这样投下的小球就会一个顶着一个,像柱状图一样立起来。
每根管子可以装20个球,也就是说极端情况下,一个选手拿走全部100张票也是可以装得下的,只是那基本不可能了。
一名名观众上前投票,选手的得票情况也即时展示在所有人面前。即使投票这个过程很‘无聊’,但观众根本不可能移开视线当然了,这个过程中还有主持人在一旁串场,镜头会时不时给到现场观众、其他选手等,让这个过程在电视观众看来也没那么无聊。
从赛制来说,上一轮竞演决定的(1)班这一轮简直轻松愉快,毕竟她们最多就是落到(2)班,根本不会有淘汰的可能。但人家也不是靠运气升上的(1)班,所以这也是人家应得的,没什么好说的。
再说了,作为实力与人气兼备的选手,(1)班的选手也有她们的压力。‘下克上’这种事,真的被拉下马了,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