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淑妃有点难受,太后若真惩罚了她,很多事就容易运作。太后隐忍下来,很多事运作起来便是不占理。
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康淑妃就像是吃了半只苍蝇,浑身难受。
好在皇帝亲自撕破了这层布。
秦贵妃眉目染愁,萧宴宁用脚指头都能想得出,远在通州的祖母根本不会喜欢他。
他的好日子到头了。
不过,也不一定。
萧宴宁捏起地上的虫放在手心里,好日子要靠自己争取。
辛辛苦苦装了这么久,他才不会轻易放弃呢。
第24章 024
冬去春来,皇帝已经多日未曾踏入后宫。
朝堂上的大臣们为有关皇帝生父尊号问题吵得不可开交。他们争论的焦点无非是皇帝应该称自己的生父为皇叔父还是父皇。
皇帝下诏到礼部,礼部那边自然是依照“继嗣”礼制,给皇帝生父拟了个皇叔考的称呼。
据说礼部的折子到了皇帝手上后,皇帝看罢冷笑三分,留折不发。
皇帝的意思很明显,他一开始就没以继嗣名头入东华门。他以皇帝身份入宫,根本不是过继给了先皇,他以前不是继嗣,现在更不可能。
给他爹的尊号,自然得是皇考,皇帝也不接受除此之外的其他称呼。
自大齐建立,从太祖开始,称帝之事便是父死子继,特殊情况兄终弟及,但真遇到兄终弟及的情况,两人好歹还是同一个爹。
皇帝这情况实在特殊,他有亲父母,又没有在先皇死前行过继之事,所以无例可依。
现在皇帝有意追封生父,这里面又涉及到宗法礼制、朝臣和皇帝之间的利益,皇帝和朝臣那边自然谁也说服不了谁。
于是争吵不断。
前朝吵闹不休,后宫自然也不平静。自打皇帝下诏礼部,太后便称病关了宫门。
后宫有皇后压着,倒也没生出什么事端。
这段时间秦贵妃把萧宴宁看管的很紧,生怕他年幼被人忽悠说出不该说的话。这个时间点,说错话,哪怕是被人刻意引诱着说错话,在皇帝心里就会落下一个很不好的印象,遭厌弃都有可能。
秦贵妃自然不会让萧宴宁陷入这样的境地。
萧晏宁也不想,他好不容易把皇帝的好感刷出来点,可不想功亏一篑。
所以这段时间,萧晏宁很听话,被秦贵妃直呼太听话了。
至于秦贵妃自己,她并没有躲起来。甚至只要身体允许,她从不缺席各种应该出现的场合。而且每次前去给皇后请安时,秦贵妃都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像孔雀那般又漂亮又矜傲。
若有人借机说一些难听话,秦贵妃更是毫不留情地反讽回去。
秦贵妃本来就有点任性、高傲,在皇帝面前也没刻意掩盖过自己的本性。她出身国公府,待字闺中时没受过委屈,入宫后得皇帝盛宠,也没人给她气受。
她吃穿用度无一不精,这几年向来都是别人避她锋芒,她何时伏低做小过。
以前的秦贵妃眼里容不下沙子,现在更是如此。她姓秦,她姑姑是太后,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皇帝和太后之间出了矛盾,秦贵妃夹在中间自然为难。
可为难归为难,却还不至于让人看笑话。
秦贵妃高傲的来永坤宫,高傲的离开,那姿态要多惹眼就多惹眼。
等她走后,众人视线有意无意落在康淑妃身上。现在朝堂上的局面是皇帝想要的,但也可以说是康淑妃把最后那层布割了个口子,皇帝才顺势而为。
康淑妃是皇帝姨表妹,她称呼皇帝生母一句姨母,在通州,她的身份可以说和如今的秦贵妃一样。
有皇帝生母撑腰,就连皇后都要避其锋芒。
只是康淑妃的性子一向冷淡,不爱显摆,没有秦贵妃这么嚣张、高调。
但再怎么冷清的人,有了软肋也就有了弱点,有了弱点就会对现实妥协。
康淑妃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