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此一事,皇帝觉得自己真的老了。

放在以前,太子哪敢这般行事,老六老四老五这些人谁又敢光明正大的和太子相争。

想到这些,皇帝就觉得无比糟心。

不过皇帝就算老了,他还是皇帝,只要他坐在龙椅上一天,他就是万岁。

众人心表不一,他万寿时还得前来祝贺。

所以这个万寿节皇帝还是很重视的。

礼部尚书徐渊徐阁老,原被安王受牵连主动请辞三次皇帝都给驳回了,他年前一直病着没来上朝。

但因要准备皇帝万寿之事,礼部侍郎方郁等人经常向徐渊请教。

徐渊身为阁老,太懂皇帝了,很多礼部呈上去的东西皇帝一看就知道有他在一旁指点。

所以徐渊这个病假请了跟没请一样。

新年之后,皇帝还特意派了刘海前去探望徐渊,让刘海替他带话,说自己身边离不开他。

把徐渊感动的眼泪汪汪,这事要是搁在别人身上,说不得就会借坡下驴拖着病躯上朝,上演一出君臣和睦的感人大戏。但徐渊并没有这么做,他感动帝王的挂念,帮助方郁等人处理礼部琐事也是引心系帝王,想让礼部把万寿节给办好。如今,他病着,入朝实在是不合适。

总之该办的事他办,步入朝堂万万不能。

皇帝听了刘海的回话,一边骂徐渊老狐狸,一边感慨。

说实话,对于徐渊把安王给举报了这事,在皇帝心里就是个疙瘩。

徐渊一个出手,安王从天之骄子成了阶下囚。

皇帝冷处理徐渊请辞之事,也是想看看他背后有没有人。

别说什么姻亲关系,徐渊是安王的老丈人之类的话,在利益面前,这种关系在皇帝眼中一点可信度都没有。

做了官就想往上爬,入了内阁就想成为首辅,成了首辅就想在百官中说一不二。

这些年秦追比他们年轻,却一直处在首辅之位,稳稳地压了众人一头。

眼瞅着秦昭也起来了,如果不出意外,日后必然有番作为,就算成不了秦首辅,也能再为秦家续下百年风光。

说实话也就萧宴宁性格懒散,读书不行又一味犯浑用那张嘴就把百官给得罪完了。要是萧宴宁有心帝位,再和秦家结亲,那秦家风光可不只百年。

这显而易见的风光,皇帝不相信徐渊、杜检这些人不眼红,不眼馋。

秦追太年轻了,说不定还能继续辅导孙辈成才呢。

这群人的孙辈可都很大了,不说人到了三代成不成器,目前是没看到一个能比过秦昭的。

等太子继位,又是新的势力开始洗牌,到时更加没这些人的位置了。

若这个时候,想剑走偏锋支持其他皇子也不是不可能。

人性就这样,没有谁喜欢眼睁睁地看着自家就那么落败下去。

安王私藏龙袍之事发生后,外面流言纷纷。

有人说安王有谋逆之心,安王妃不愿徐家受安王连累,所以以死明清白。

也有人说安王五年不在京,安王妃起了二心。毕竟安王妃是京城第一才女,才情很高,安王则是个肚子里没多少墨水只会打打杀杀的武将,几年不见,两人已无话可说。

也有人说,安王妃和安王感情太好,安王妃不想因自己连累母族,也不想弃安王于不顾,所以只能以死向皇帝抗议安王被安上谋逆的罪名。

不过这些流言很快被皇帝有意无意派人压下去了,就如萧宴宁所说,人死为大,安王入诏狱未曾认罪,未曾说过安王妃半句不好,众人不该随意评论安王妃的是非多错。

只是那段时间,皇帝一边怀疑安王谋逆嫌疑之事的真假,一边怀疑是不是徐家挟安王妃诬陷安王。

哪怕徐渊亲自揭发了安王,皇帝还是心存怀疑。

抛开一切,在皇帝看来,安王妃死在安王府门前,从某方面来说,她应该认为自己不配死在安王府。

龙袍可不是随意就能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