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一切安好。”来禀消息内卫沉声道。
一切安好四个字代表太子什么毛病都没有,安安全全。
“太好了。”皇帝来回走动两圈,脸上是掩盖不住的欢喜:“朕就知道秦卿可以。”
不过随之,内卫又递上来一份奏折,折子上说是太子失踪期间发现了南疆金矿造假之事,事情已彻底查明。
皇帝看完奏折,猛然把折子摔在了地上。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也很早,啊啊啊啊啊!!!
第60章 060
这次由太子和首辅联手调查出来的金矿造假案扯出了一大批官员,南疆金矿造假有些年头了。真要算起来,应该是先皇在位时期就有但一直没被发现,后来皇帝继位,事情繁琐,也没想过有人敢在金子里面掺假,所以南疆金矿造假又持续了这么些年。
太子和秦追查到金矿造假之事,便把主要人员控制起来就地审讯,供词写的清清楚楚,有关人员能被羁押的全部被羁押,有些誓死反抗的则就地被斩。这个时候,皇帝给秦追的权利在这里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秦追临行前,为了以防万一,皇帝还给了他兵符,如果太子有难便可持兵符前往安南军求援。
要不然事情可能还不会这么顺利,金矿造假被查出来便是死罪。
不想死的人肯定要奋力反抗,有安南军在,自然伤不到太子和秦追等人。
等写明了事情经过、缘由、结果顺便附带证据的折子到了朝堂,百官不敢随意发表意见,皇帝一边派亲卫快马加鞭赶回南疆,一边雷厉风行地拿一些官员开刀。
于是从安南布政使司、当地巡察御史、安南各地方涉及到的官员、南疆金矿矿监等人、宫里的广储司甚至是户部官员都被皇帝从头到脚狠狠削了一遍。
当然最惨的是直接负责金矿的人员,都被直接处以极刑,其他和金矿有关的人员,无论官员大小,能搞死的皇帝绝不会松口改成流放,能流放的绝不会让他们辞官回家养老。
安南的官员除了确实耿直且不知情者都被皇帝杀了个遍,皇帝还借机把二十四监里面的内监能动的都给换了。
九卿中的都察院也被皇帝以巡按御史监察不利为由安插了些人进去,户部尚书柳瀚差点被撵回家养老。
皇帝心眼不大还爱记仇,想当年两江发生水灾,张笑等人主张立刻拨款,柳瀚则在朝堂上哭穷,说银子不够。最后皇帝还是请出了秦追,才把赈灾款项在极短的时间内筹齐,没耽误灾情。
如今金矿出了问题,户部有失查之责,柳瀚身为户部尚书就是有罪。
好在柳瀚为官是滑头了些,大错倒是没有,户部也被他管理的井井有条,每年该给各方的银子虽有拖欠,但最终都到位了。加上太子在折子里替包括柳瀚在内的一些人求情,想到太子和秦追立下的功劳,皇帝到底没有把柳瀚给搞走。
不过户部尚书柳瀚是做不成了,皇帝也懒得看他那张老脸。既然安南现在官员严重缺失,也不用等吏部选拔了,皇帝直接把柳瀚从京城撵去南疆,任安南布政使司。要是做不出成绩,这辈子甭想回京。
至于安南空缺的其他官员,皇帝犹豫挑选了许久,把柳贤妃和裴德妃的族人圈进去几个。
上次两江发生水患时,里面的官员被撸下去一批,皇后族人中有比较出众的子弟被皇帝安插在两江做事,这两年做得还不错。
康淑妃没有族人,芸妃是外邦之人,她们族中无人可提。
如今安南有柳瀚这个让人轻易抓不到尾巴的老狐狸,柳贤妃和裴德妃的亲族又不可能同流合污,三方人员还可以相互监督。
至于秦家,皇帝敲了敲桌子,秦追找到了太子,又查了金矿造假之事,可以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秦追如今已是首辅,封无可封,这份功劳自然要落在秦贵妃头上。
秦贵妃协理六宫多年,干的还算有模有样,可加封皇贵妃。
这个想法一出,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