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了。比如要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其实以佛教的观点来看,人世间的“结”都是自己打的,所以这个结也需要自己去解。我常常跟朋友讲:想想看人世间哪一个人跟你有结,去把那个结打开,你会很快乐。你原来以为这件事很严重,其实并没有那么严重,把它打开之后,你会很开心,因为你度过了那个最困难的时刻。
“你方才说叫我吃燕窝粥的话,虽然燕窝易得,但只我因身上不好了,每年犯这个病,也没什么要紧的去处。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黛玉因为住在外祖母家,本来已经是寄人篱下,加上身体不好,整天又是请大夫又是熬药的,让她觉得很不安。黛玉是个非常好强的人,虽然心里有这种想法,但这种话平时是绝对不会讲的,现在她跟宝钗讲了出来,由此可见她对宝钗的信任。
“这会子我又兴出新文来熬什么燕窝粥,老太太、太太、凤姐姐三个人便没话说,那些底下的人,未免嫌我太多事了。”她觉得那些下人每天熬药已经很麻烦了,现在又要熬燕窝粥,难免会觉得你多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宝玉和凤丫头两个,他们尚虎视眈眈,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
宝钗听她说到伤心处,忙安慰她:“这样说,我也是和你一样。”黛玉说:“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亲,又有哥哥,这里又有买卖地土,家里又仍旧有房有地。你不过是亲戚的情分,白住在这里,一应大小事情,又不沾他们一文半个,要走就走了。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姑娘一样,那些小人岂有不多嫌的。”虽然同是寄住在贾府,但宝钗和黛玉的情况确实不太一样。
可见黛玉大概也听到很多闲言闲语,因为不疼惜她的人,就会觉得每天要照顾她很麻烦。见黛玉越说越伤感,宝钗就跟她开起了玩笑:“将来也不过多费得一分嫁妆罢了,如今也愁不到这里。”这话是什么意思?就是说,这一切只是暂时的,你将来一定会嫁给宝玉,到时候你就是这里的主子了,不过多费一份嫁妆而已。
你看,宝钗跟黛玉虽然都喜欢宝玉,可是宝钗这个时候却主动讲出这话,把自己抽离出来,所以宝钗最终打动黛玉的,其实还有这个部分。黛玉听后不觉红了脸,笑着说:“人家才拿你当个正经人,把心里的烦难告诉你听,你反拿我取笑儿。”宝钗笑道:“虽是取笑,却也是真话。你放心,我在这里一日,我与你消遣一日。你有什么委屈烦难,只管告诉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一解。”这句话又进一步表明,我在这里只是暂时的,迟早有一天是要走的。
“我虽有个哥哥,你也是知道的”,就是这个哥哥不惹麻烦就不错了,有跟没有都一样。“只有个母亲比你略强些。咱们也算是同病相怜。”虽然有母亲,但女孩子到了一定年龄,有些话是不方便跟母亲讲的,所以宝钗说,我跟你一样,连个说知心话的人都没有。“你也是明白人,何必作‘司马牛之叹’?”《论语》中记载,司马牛曾感叹说:“人皆有兄弟,我独亡。”这里“亡”作“无”解。比喻孑然一身、孤立无援。
“你才说的也是,多一事不如省一事。我明日家去和妈妈说了,只怕我们家还有,与你送几两来,每日叫丫头们就熬了,又便宜,又不劳师动众的。”其实宝钗一回去就跟妈妈讲了,并叫人当天晚上就送来了。黛玉忙叹道:“东西事小,难得你多情如此!”宝钗说:“这有什么放在口里的?只愁我在你跟前失于应候罢了。”宝钗是一个做人力求完美的个性,所以之前与黛玉间的隔阂,一直是她的心病。现在与黛玉的矛盾化解了,她自然觉得做什么都是值得的。然后又说:“只怕你烦了,我且去了。”她知道黛玉有点喜怒无常,不知道哪句话不对又烦了,所以见好就收,这是很聪明的做法。黛玉心里很过意不去,也想拉近两个人的关系,就客气地说:“晚上再来和你说句话儿。”宝钗答应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