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和平儿来了,回身就跑。凤姐“忙叫:‘站住!’那丫头先只装听不见,无奈后面连平儿也叫,只得回来”。我们知道贾家的规矩,丫头看见主子,一定要站在一边,恭恭敬敬行礼。看见主子就跑,已经不对劲了;叫她站住,她装听不见,还继续跑,王熙凤就知道一定有事。平儿也跟着一起喊,那个小丫头只好回来了。
“凤姐越发起了疑心,忙和平儿进了穿堂,叫那小丫头也进来,把槅窗关了”,注意一下作者的写作手法,他没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事,让你不由的产生好奇心。“穿堂”是一种两用的建筑,平时是走廊;必要的时候,把槅窗关起来,就变成了一个房间。她们在关了槅窗的穿堂审问这个小丫头,是怕别人看到。“凤姐坐在小院子的台矶上,那丫头跪了,喝命平儿:‘叫两个二门上的小厮来,拿绳子、鞭子,把这眼睛里没主子的小蹄子打烂了!’”因为穿堂没有椅子,王熙凤又有些喝多了,就坐在台阶上。她要给这个丫头来个下马威。
“那小丫头已经唬得魂飞魄散,哭着只管碰头求饶。”古代的磕头真的是拿额头碰地,有时候是碰到头都出血的。凤姐就问:“我又不是鬼,你见了我,不说规规矩矩站住,怎么倒往前跑?”这是王熙凤的语言,是那种很直率、很泼辣的风格。小丫头还想隐瞒,哭着说:“我原没看见奶奶来。我又记挂着房里没人,所以跑了。”凤姐问:“房里既无人,谁叫你又来的?”一句话就把她问倒了,因为这种丫头一定是主人命令才会过来,既然房里没人,你就在家里守着就好了。家里只有两个主人,一个是王熙凤,一个是贾琏。那一定是贾琏命令她,她才敢出来。所以你看,王熙凤的头脑清楚得不得了。
“你便没见我,我和平儿在后头扯着脖子叫了你十来声,越叫越跑,离的又不远,你聋了不成?你还和我强嘴!”说着一巴掌打在小丫头脸上。王熙凤是典型的动作派。注意,王熙凤平时还是比较有教养的,也有大家闺秀的规矩,通常要打底下的人,都是叫别人打,自己不会动手。这个时候抬手就是一个巴掌,可能是因为喝多了酒,有些控制不住。
“打的那小丫头子一栽;这边脸上又一下,登时小丫头脸上紫涨起来。”一个巴掌下去,小丫头差点栽个跟头,跟着另一边脸又是一巴掌,脸上顿时紫涨起来,可以想见这个力量有多大。凤姐可能是觉得被欺骗了,所以异常生气。平儿忙劝道:“奶奶仔细手疼。”平儿真是了不起,这句话,每次读感觉都不一样。平儿想劝王熙凤不要打了,可是她不敢说你不要打了,只说小心奶奶手疼。我们小时候常常被老师打,就没有一个聪明的学生站出来说:“老师,你小心手疼,我来替你打。”要有这样一个同学就好了,也许可以打得轻一点。平儿知道她的身份,她越不让王熙凤打,王熙凤打得越厉害。所以她说,我是站在你这一边的,我不可怜那个小丫头,而是心疼你。
凤姐于是说:“你再打着问他跑什么。”好,平儿成功了,王熙凤不打了,那平儿下手是不会这么重的。“他再不说,把嘴撕烂了他的!”你看王熙凤一步一步下来,语言跟动作都是那么厉害,而且绝不饶人。所以《红楼梦》中说王熙凤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大概就是说她永远不会明白“得饶人处且饶人”的道理。而平儿很有趣,平儿常常跟人说“得饶人处且饶人”。王熙凤下的命令,她通常只执行七八分,她会为王熙凤留一个余地。
“那小丫头子先还强嘴,后来听见凤姐要烧了红烙铁来烙嘴,方哭道:‘二爷在家里,打发我来这里瞧着奶奶的,若是散了,先叫我送信儿去。’”对待说谎话的丫头,要这样惩罚,其实是非常残酷的。这个小丫头就怕了,大概王熙凤平时会说到做到。好,这就清楚了。贾琏要是在家里读书,还需要报信吗?
“不承望奶奶这会子就回来了。”这个小丫头说这样的话,其实有点笨。“凤姐见话中有文章,必有别的原故,便又问道:‘叫你瞧着我做什么?难道怕我家去不成?快告诉我,从此以后我疼你。你若不说,立刻拿刀子来割你的嘴!’”刚才是威逼,现在是利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