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言,带着儿子好好地过日子。可是《红楼梦》里后来有一个暗示“兰桂齐芳”这个家族全部败落,唯一起来的一支就是贾兰。他重又考取进士做了官。贾珠之后,贾政和王夫人生了一个女儿。这个女儿生在正月初一,生在这一天命是很重的,他们高兴地给女儿取名元春。
元春长大以后,大概十五岁就到皇宫里去选秀。过去的世家女子,读过书,长相也好,经过太监探访以后,全部集中到皇宫里面,等待皇帝来选。最后元春做了贵妃,当时女孩只要嫁到皇宫里,就一辈子不能回来。
本来正月初一生了一个女儿,这已经是奇怪的事,更奇怪的是,第二年生了一个含玉的男孩宝玉。可是又讲宝玉小的时候是这个姐姐带大的,如果只差一岁怎么带?很多人认为小说有很多问题。等到高鹗补的时候,就把它改成了几年之后。手抄本的小说有很多漏洞,比如年龄和岁月的变迁,可是作者也不太在意,后来高鹗补的时候就把很多东西合理化了。
因为元春生在大年初一,就叫元春,所以这个家族的女孩子后来都叫春,元春之外还有三个女孩子。贾赦这边生了一个女儿迎春,贾政跟妾赵姨娘生了一个女儿叫探春,宁国府贾珍有一个妹妹叫惜春。把四个女孩子的名字连一起,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是“元迎探惜”,也就是“原应叹息”这四个字。元春嫁到皇宫,一辈子见不得亲人。迎春是一个二木头,有一点憨憨傻傻,后来嫁给一个外号叫作“中山狼”的男人,每天打她。探春呢,是庶出的,在家族里面地位非常低。在这个家族里面,她的身份一直很特别,她很能干,非常聪明,做人处事都非常好,可是她妈妈永远在大庭广众之下羞辱她,说你是小姐了,你就看不起你妈妈,后来探春远嫁。惜春的结局是出家做了尼姑。“原应叹息”,大概是作者回想自己几个姐妹的下场,有一点感叹吧。
回到小说正文。“这政老爹的夫人王氏,头胎生的公子,名唤贾珠,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一病死了。”就是刚才提到贾珠的命运。“第二胎生了一位小姐,生在大年初一,这就奇了”,这个小姐就是元春,生在大年初一。“不想后来又生了一位公子。”这个手抄本已经改过了,已经不是原始手抄本上的第二年又生了一个公子。“说来更奇,一落胞胎,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这就是宝玉的诞生。也就是前面神话故事里面那一块儿经历修炼,成为人形的顽石。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那块石头,现在转世变成了宝玉,这块玉上还有很多的字迹。冷子兴说,你看是不是奇怪的事?
贾雨村点头称是。冷子兴冷笑道,大家都说奇怪,可是还有奇事发生。中国古代有抓周的习惯,小孩子满周岁的时候,父母亲会为他准备许多东西让他抓,看他要抓什么。他爸爸一定在前面放什么《四书》、《五经》、剑、笏板、官印这些东西,最远的地方一定放的是大人希望他抓不到的东西。贾宝玉却抓了女人的钗环胭脂。所以父亲贾政觉得儿子是酒色之徒,从小就不喜欢他。
我每一次读到这一段都觉得恐怖到极点。因为他抓了一些女孩子的钗粉胭脂,父亲就始终觉得他是一个纨袴子弟。于是他就在宝玉身上特别加重压力,让他一定要读《四书》、《五经》,纠正他亲近女孩子的毛病。这反而逼迫他要跟姐妹们混在一起。这是叛逆时期,他有一种对抗,而这种对抗使父子之间变成对立关系,不能再沟通。当然我们也觉得不可思议,宝玉后来有一个怪癖,就是喜欢吃女人的胭脂。“悼红轩”、“怡红院”中的红字,有一部分也是在说他身上带有某种女性性格。
贾宝玉在一岁的时候抓周,好像已经决定了他一生的命运走向。在小说中,贾雨村开始为他做人生辩护。
在现实的人生里,我们常常把人分成好或者不好两种。甚至我们在转述一个故事的时候,忍不住会把自己的褒贬加进去。要使自己像一面镜子那样,清澈干净地去呈现一个现象,大概是非常难的。每次读到这一段都有种感觉,就是贾宝玉的行为让一般人都觉得他是淫魔色鬼。贾雨村下面讲的这些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