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子道:‘那里还有两个金钏儿呢?就是太太屋里的。前儿不知为什么撵他出去,在家里哭天哭地的,也都不理会他,谁知找他不见了。才刚打水的人在那东南角上井里打水,见一个尸首,赶着叫人打捞起来,谁知是他。’”这个家族大概觉得一个少爷调戏丫头不太好听,所以要编出一些谎言,周围的人并不知道到底为什么要撵她出去。金钏儿的死当然是个悲剧,原本是宝玉先去逗她的,她的分寸拿捏得也很好,可是王夫人这个做母亲的从不觉得自己儿子有什么不对,所以最后打的不是宝玉而是金钏儿。金钏儿个性刚烈,觉得自己蒙受了不白之冤,就选择了我干脆死给你们看!她的死变成了一个弱者最后的也是唯一的批判,而且她选择了贾府东南角上的井去跳,有点儿以死抗争的意思。

“他们家里还只管乱着要救活,那里中用了!”因为是好几天以后才被发现的。“宝钗道:‘这也奇了。’袭人听说,点头赞叹,想素日同气之情,不觉流下泪来。”注意,宝钗跟袭人对金钏儿的死的反应不一样,宝钗只是觉得奇怪,好端端的为什么要自杀?袭人对此却有点儿赞赏,她觉得金钏儿有骨气,死也不受这种羞辱!因为袭人是丫头,对金钏儿的遭遇感同身受,明白丫头一旦被侮辱意味着什么,她的流泪实际上是同病相怜,觉得金钏儿的命运很可能也是自己的命运。

“宝钗听见这话,忙向王夫人处来安慰。”我相信宝钗一定知道金钏儿为什么跳井,这个时候她首先想到的是去安慰姨妈。

王夫人确实很不安,她特地包了五十两银子给金钏儿家,又把金钏儿的妈妈叫来安慰,并说要以小姐之礼安葬金钏儿,还急着给她找衣服,想用这一切来弥补内心的不安。可是宝钗进来以后,王夫人的不安和愧疚在慢慢减少。

“却说宝钗来至王夫人房中,只见鸦雀无闻”,这个时候没有人敢讲话,一个丫头跳井死了,这是不得了的事。“独有王夫人在里间房内坐着垂泪,宝钗便不好提这事,只得在旁坐了。”宝钗的教养真是很惊人,不该说话的时候绝不说话。“王夫人便问:‘你从那里来?’宝钗道:‘从园里来。’”王夫人主动问话了,宝钗还是闭口不谈此事,因为很可能长辈不愿意讲这件事情,随便打探的话是失礼的。“王夫人道:‘你从园里来,可见你宝兄弟?’宝钗道:‘才倒看见他穿了衣服出去了,不知那里去。’”王夫人之所以想到宝玉,是因为这件事情跟宝玉有关。王夫人此时心里可能有点怪宝玉,觉得都是这小子惹的祸,有点对不起金钏儿。“王夫人点头哭道:‘你可知道一桩奇事?’”宝钗竟然可以忍住不问,一般小孩子遇到这种事很难做到这一点,但古代大家闺秀的训练就是大人不讲,绝对不能问。王夫人只好自己说:“金钏儿忽然投井死了!”这时宝钗才说:“怎么好好的投井?这也奇了。”王夫人只好说谎,她不能跟宝钗说是宝玉调戏了金钏儿,这种事传出去太不好听。“王夫人道:‘原是前儿他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他几下,撵了他下去。只说气他两天,还叫他上来,谁知他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

其实人最大的反省是来自于对生命的“不忍”,王夫人虽然说了谎,可她的不安却是真实的,总觉得金钏儿的死是由她而起。我们也不知道王夫人当初赶金钏儿走,是不是真的想过几天再叫她回来,但此时她一定觉得,早知道这样,真该还叫她回来。金钏儿是王夫人手下一个非常得力的丫头,她们彼此相处得也很好,没想到因为这么点小事,就惹了这样一个大祸。

大家看宝钗的反应:“宝钗叹道:‘姨妈是慈善人,固然是这么想。’”她先捧王夫人,说你是心善才会这么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玩,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玩玩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仔细读宝钗的这段话,能看出很多机关,她的意思是说我们是大户人家,规矩很严,丫头都管得很好。她一出去,就太随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