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刚开始有点误会,心说难道这也是一个痴丫头,挖土也是为了像林黛玉一样葬花?“痴”这个字是《红楼梦》里最重要的一个字,它是白痴的痴,也是痴情的痴,在情感上没有理性可言,爱到深处就是一个痴字。然后他又自己在那边笑道:“若真也葬花,可谓‘东施效颦’,不但不为奇特,且更可厌了。”“东施效颦”是中国美学中的一大警告,它提醒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美,模仿别人根本无美可言,真正的美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自我完成。《红楼梦》强调的也是美学上的创造性,认为只有生命的真诚才能创造最动人的美。所以《红楼梦》里的十二金钗,是十二个不同的典范,她们各自完成着属于自己的美。所以宝玉就想跟那个女孩说,你不要跟着林姑娘学了。
宝玉是个冒失鬼,从来就是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还好这次他话未出口。“再看时,这女孩子面生,不是个侍女,倒像是那十二个学戏的女孩子之内一个,却辨不出他是生旦净丑那一个角色来。”中国传统的戏曲里有“生旦净末丑”五种角色,这些女孩子是贾家为迎接元春省亲,专门到江南去采买的十二个学戏的女孩子,她们基本上都是孤儿,就像电影《霸王别姬》里卖到戏班子的孩子一样,是签过生死文书的。因为她们在舞台上是化妆的,所以宝玉看着她面生。
“宝玉忙把舌头一伸,将口掩住”,这个动作是小男孩非常调皮的感觉,心说幸好不曾造次。自己最近总是很冒失,得罪了林黛玉,又得罪了薛宝钗,如果再得罪了这个女孩子,越发没意思了。一面想,一面又恨认不出她是谁,就留神细看。“只见这女孩子眉蹙春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纤,袅袅婷婷,大有林黛玉之态。”用十六个字形容这个女孩子,“眉蹙春山”,现在很少有人形容女孩子的眉毛美会用到春山,如果你看过“故宫博物院”的《春山图》,远山那淡淡的一抹黑真有点像眉毛;“眼颦秋水”,是说眼睛因为忧伤含泪,像秋水一样明澈;“面薄腰纤”,就是脸很瘦削,腰身纤细;“袅袅婷婷”,“袅袅”是烟慢慢升起来的样子,“婷婷”是说柳枝风一吹就飘起来的感觉。十六个字描摹了这个女孩的眼睛、眉毛、脸蛋、身材、动作,有一点飘逸,有一点柔弱,有一点忧郁,“大有林黛玉之态”。
“宝玉早又不忍弃他而去。”宝玉又完蛋了,刚刚对金钏儿就是这样,才惹了祸就又忘了。“只管痴看”,就一直盯着这个女孩子,“只见他虽然用金簪划地,并不是掘土埋花,竟是向土上画字”。宝玉心想看看她到底在写什么字,在那边一直偷看偷看,然后就“用眼随着簪子的起落,一直一画一点一勾的去数,一数,十八笔”,然后他把这十八画在自己手心里写,最后发现是蔷薇的“蔷”字。
读到这些地方,有时候会觉得好琐碎。可你如果在每年三月到台大去,那时整个校园都开满杜鹃花,你真能发现有的女孩在用杜鹃花的花瓣,摆来摆去只摆一个字,我已经看到过好几次了,很想拍下这样的镜头,只可惜我没有很好的照相机。所以这类事情不止在《红楼梦》里发生,当下也还在发生,甚至你年轻的时候,也做过类似的傻事。
《红楼梦》的动人之处,在于它一直在写真情。一个唱戏的女孩子爱上贾蔷这样的少爷,大概只有暗恋的份儿,爱一个人而无法说出来,就会变成对自己的折磨,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只能在地上不断写他的名字……《红楼梦》的最大悲悯,就是不断地写人在情感里的无奈。从刚才的金钏儿,到现在的龄官,都是《红楼梦》里不重要的角色,一辈子也没有希望轰轰烈烈地谈场恋爱,可是这不证明她们心里没有爱,她们的心和所有痴情人一样,也纯粹到在花底下偷偷地只写那一个字。回目上的“龄官划蔷痴及局外”,龄官是痴情人,局外的宝玉也是痴情人,作者认为“痴情”是生命里最美、最崇高的情感。
宝玉见她写的是蔷薇花的“蔷”,就觉得她“必定是他也要作诗填词。这会子见了这花,因有所感,或者偶成了两句,一时兴至恐忘了,故在地下画着推敲,也未可知”。诗的用字是特别讲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