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笑。宝玉听了,又是咬牙,又是笑。”你看,两个人一和好,黛玉就开始故意逗他了。表面上看是她又吃醋了,实际上她的心情好极了。
“二人正说话,只见丫头来请吃饭,遂都往前头来了。”我在第一次、第二次看《红楼梦》的时候,觉得这一段完全可以删掉。最近才发现这场戏其实是最重要的,里面包含着宝钗不着痕迹的心机,透露了宝黛钗三个人之间的关系,细得不得了。“王夫人见林黛玉,因问道:‘大姑娘,你吃那鲍太医的药可好些?’”这是家常话,只是关心她的身体。“林黛玉道:‘也不过这么着。老太太还叫我吃王大夫的药呢。’宝玉道:‘太太不知道,林妹妹是内症,先天生的弱,所以禁不住一点儿风寒,不过吃两剂煎药,疏散了风寒,还是吃丸药的好。’”“内症”就是说不是急病,是需要调养的那种慢性病。注意,煎药跟丸药是不同的,煎药就是我们配了中药以后,用四分水煎到一分水然后喝的那个药,治的都是急病。丸药是调养用的,现在的中医没有古代那么讲究了。宝玉在妈妈面前很放松,一副生龙活虎的样子,加上黛玉刚刚跟他和好,所以他特别高兴,叽叽呱呱地讲起来没完。
“王夫人道:‘前儿大夫说了个丸药的名字,我也忘了。’宝玉道:‘我知道那些丸药,不过叫他吃什么人参养荣丸。’”人参养荣丸是一种用人参做“君药”的调养丸。在中药方里,分“君臣佐使”四等,“君药”是最主要的药,“臣药”是辅佐的药,后面“佐”、“使”的等级依此类推。“君臣佐使”按不同的分量配合,方配成一剂药。“王夫人道:‘不是。’宝玉道:‘八珍益母丸?左归?右归?再不,就是六味地黄丸。’”这个地方最好玩,宝玉多嘴得要命,急着给妈妈提醒,他念了一大串药名,王夫人都说不是。“王夫人道:‘我只记得有个“金刚”两个字的。’宝玉拍手笑道:‘从来没听见有个什么“金刚丸”。若有了“金刚丸”,自然有“菩萨散”了!’说的满屋里人都笑了。”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宝玉的表情,在妈妈面前完全变成一个调皮的小孩。
“宝钗抿嘴笑道:‘想是天王补心丹。’”宝钗总是这样,不开口则已,一开口一定是对的。大概王夫人把天王搞成金刚了,宝钗真是聪明剔透到极点,她极冷静却又处处着意留心,很多与她无关的事她都记得,后来贾家所有的人都佩服她,王夫人也觉得这个女孩子做媳妇的话是最合适的。“王夫人笑道:‘是这个名儿。如今我也糊涂了。’宝玉道:‘太太倒不糊涂,都是叫“金刚”、“菩萨”支使糊涂了。’王夫人道:‘扯你娘的臊!又欠你老子捶你了。’宝玉笑道:‘我老子再不为这个捶我的。’”这一场戏非常有趣,完全是亲子关系之间的一些细节。
“王夫人又道:‘既有这个名儿,明儿就叫人买些来吃。’宝玉道:‘这些药都不中用的。太太给我三百六十两银子,我替妹妹配一料丸药,包管一料不完就好了。’王夫人道:‘放屁!什么药就这么贵?’”我们很少看到贵夫人讲这么粗的话,在跟自己儿子说的时候她却很自然。“宝玉笑道:‘当真的呢,我这个方子,比别的不同。那个药名儿也古怪,一时也说不尽。只讲那头胎紫河车,人形带叶参,三百六十两还不够。’”“紫河车”就是胎盘,现在人好像也流行吃胎盘,打胎盘素可以美容,“头胎”是第一胎;“人形带叶参”,人参长成人形是最贵重的,采的时候要带着叶子。只这两味药就已经够贵的了。还有“龟大的何首乌,千年松根茯苓胆,诸如此类的药,都不算为奇,只在群药里算。那为君的药,说起来唬人一跳。前儿薛大哥哥求了我一二年,我才给了他这方子。他拿了方子去,又寻了二三年,花了有上千的银子,才配成了。太太不信,只问宝姐姐。”
至此这场戏才入正戏,大家本来是在聊林黛玉吃的药,现在碰到了重点。宝钗听说,笑着摇手儿说:“我不知道,也没听见。你别叫姨妈问我。”其实这个时候我们并不怀疑宝钗,因为宝玉把方子给薛蟠,薛蟠去配药,宝钗不一定知道。可是你继续看下去,就有意思了。王夫人笑道:“到底是宝丫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