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做任何事。《红楼梦》第一回曾说过天上有很多东西一起下凡到人间,像宝玉房里的丫头也是前世跟他有缘分的。

“只篦了三五下,只见晴雯忙忙走进来取钱。一见了他两个,便冷笑道:‘哦,交杯盏还没吃,倒上头了!’”过去结婚有吃交杯酒的仪式,吃完交杯酒后上头把头发散开,然后入洞房。

宝玉笑着说:“你来,我也替你篦一篦。”宝玉在今天肯定会成为美发师,他很喜欢帮女孩子做梳头打扮之类的事情,他爸爸为此恨得牙痒痒的。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我们可以看出现实社会把人分了很多等,读书做官才是第一等人。可宝玉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替人家把头梳好,也很了不起。

那晴雯就说:“我没那么大福。”说着,拿了钱,便摔帘子出去了。

“二人在镜内相视”,彼此看了一眼,会心一笑。我觉得这个画面非常漂亮,《红楼梦》的电影或电视大多没有拍到这个细节,这才是最有情趣的地方。宝玉向镜子里的麝月说:“满屋里就只是他磨牙。”其实宝玉身边的丫头都比较懂事,晴雯只是个性不同些,脾气比较硬。袭人是木讷敦厚的,晴雯是火热外向的,她有点侠肝义胆的味道,宝玉每次碰到大的灾难时都是晴雯来挡。

“麝月听说,忙也向镜中摆手。”麝月知道晴雯耳聪目明,又没走多远,很可能被她听见,又要惹事。“宝玉会意。忽听‘唿’一声帘子响,晴雯又跑进来问道:‘我怎么磨牙了?咱们倒得说说。’”

麝月很懂事,笑了说:“你去你的罢,又来问人了。”那晴雯就笑着说:“你又护着。你们那瞒神弄鬼的,我知道。等我捞回本儿来,再说话。”说着就出去了。“宝玉通了头,命麝月悄悄的伏侍他睡下,不肯惊动袭人。一宿无话。”“通了头”就是现在我们看洗发精广告,梳子一放上去就掉下来的那种感觉,很顺,没有打结。

我们可以感觉到《红楼梦》中写得最好的就是这种地方。寻常日子,可我们能看到每个人个性化的动作、表情,全部都是画面。这个东西要是拍电影,也不很难拍,除非是非常笨的导演,其实脚本作者都已经写好了。连表情动作的节奏感都有了,分镜头都有了。

我一直觉得《红楼梦》很像是许许多多短篇构成的一个长篇,它本身的结构是不是一定要去连接不是绝对重要的。有时候我自己喜欢那些像线装拆开来的版本,很轻,随便带其中的一本,在旅行当中看一点看一点,都会有一些不同的领悟。就像刚才讲到李奶妈那一段,或者袭人生病那一段,其实都是可以独立出来的。它是用很多短篇连起来。能够在路上随时这样一点一点地看蛮好。在年轻一代的经验当中,会觉得离《红楼梦》越来越远,可是我一直有一个蛮大的愿望:《红楼梦》如果能够慢慢变成年轻一代很熟悉的一部书,其实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

在法国有一本常常拿来跟《红楼梦》比较的书就是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他也是写他们在法国古老贵族家里这些事情,那本书现在经由各种不同的版本,让年轻一代不会跟它脱节。最近台湾出版了漫画本的《追忆似水年华》。当然开始很多读《追忆似水年华》的人觉得它是法文里面最漂亮的语言,都不见得赞成有漫画本。我在台湾的漫画本出版的时候,替它写了一个序,我觉得很好。任何古典的东西,在下一代中间形成了断层,好像变成了一个代沟,是很可惜的事。也许一个人在儿童时期,青少年的时期,读着《追忆似水年华》这样一个漫画本,长大以后,会有兴趣去把这部书真正找来看。《红楼梦》也许同样需要一些准备的工作,就是可能在儿童时期、青少年时期对于这本书的熟悉,至少不会害怕,不会恐惧,等到长大以后再读《红楼梦》的时候,会有一个可以连接的过程。我想,一个古典的东西怎么去做现代的准备,是非常有挑战性的一件事。

不过,我想我们的科技发达,不管是电脑还是电视上面,怎样去把这些古典文化变成游戏,它才可能在青少年的心里生根,所以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带着自己更年轻的一些朋友们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