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失声痛哭,旁边有好多人坐着看,我就跑过去安慰她。我也不会讲希腊文,可是那件事情我至今记得。我总觉得有一个缘分,只是要我在那个时刻出现安慰她一下,她一定也觉得很奇怪,不知道从哪里跑来的一个东方人忽然来跟她讲了一些听不懂的话。我的意思是,有时候缘分是一种心事,你觉得有个地方似曾来过,见到一个人似曾相识,这都是缘。这个缘很可能没有后续,即佛经里面常常讲到的“不受后有”,已经了了,最后见一下面,以后就没有了。

宝玉跟北静王相见以后没有后续了。俩人见面的情形,会让你觉得他们似曾相识。北静王要看那块玉,仿佛他们前世曾经在那块玉里有一种不可知的关系。他看了玉以后又亲自替宝玉戴好,回过头来跟贾政讲,我们这种人出生在富贵人家,祖父母宠爱得不得了,所以容易被溺爱,要好好地教养他,这是客套话。可是他很想见宝玉是真的,宝玉也觉得这个北静王相貌非凡。这是生命里一刹那间出现的缘分,自己也不见得能够解释。所以《红楼梦》的精彩不完全在于我们所提到的缘分很深的宝钗、黛玉和宝玉的关系。第十五回是很有趣的一回,其中有两个人物跟宝玉可能只有短短的缘分。一个是尊贵非凡的北静王,另一个是乡野姑娘二丫头。

北静王见了宝玉后要告别了,贾赦、贾政、贾珍站在一旁恭送北静王离开。北静王很谦虚,他说秦可卿已登仙界,就不论人间的辈分了。虽然贵为王爷,也不能比灵车先行,他先让灵车走后,自己才离开。

可是,接下来你会感到这个丧事简直办得像郊游一样,在很多地方看到宝玉和秦钟像是在游玩。秦钟更荒谬,这是他姐姐的丧礼,你却丝毫感受不到他的悲哀,他跑到庙里调戏尼姑智能儿。这些小孩子对丧事没有特别的感觉,尽管死去的是亲人。

富贵人家很少到乡下去,种田的犁什么的他们没有见过,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就拿起来把玩儿。这让人忽然想起了刘姥姥进贾府的情形,她看到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吓了一大跳,因为当时乡下没有钟表。作者一直在用一种平等的视角写人世,无论富贵贫贱,各有各的“不知”。富贵人家有钟,穷人看了觉得自卑,而宝玉到乡下去的时候,跟刘姥姥进荣国府没有太大的差别,他同样什么都不知道。他看到一个手摇的纺纱车,非常感兴趣,就跑去摇,结果一个女孩子出来训了他一顿。宝玉身边的随从就说,你怎么如此放肆!宝玉是什么样的人物,你这个乡下女孩子敢骂他?屋里面的人这时叫二丫头赶快过去,女孩子就走了。二丫头大概是这个农家的女儿,那个纺纱车可能是她常用的。这个有钱的少爷乱动她的纺纱车,就那么一摇,可能把她费心费力纺了一天的纱全摇乱了,所以她才发脾气的。

宝玉觉得二丫头很特别,这个特别不是他在富贵人家看到的穿绫罗绸缎的美,而是一种朴素的、乡村的、皮肤黝黑的、健康自然的美,宝玉看呆了。宝玉在那个农家呆了一阵子,走时凤姐打点赏钱,农家人出来谢凤姐时,宝玉没有见到二丫头,很怅然。对于宝玉来讲,北静王是一个遗憾,二丫头也是一个遗憾。有些人,有缘见面,不受后有。宝玉在与这种缘分告别的时刻,总有一种淡淡的哀伤。所以大家可以感觉到,十五回里面为什么会写北静王和二丫头?这两个人身份完全不同,一个高贵非凡,一个普通平凡,可是对宝玉来讲,他们都是生命中可能结伴而行的对象,这种相伴可能短到只有一两分钟而已。

佛教里面常说两个人同船过河要几百年的修行得来,意思是要五百年才修得同船共渡,这种说法提醒我们珍惜偶然的相遇与分别,宝玉一直在体会这种东西,大家如今聚在一起听我说《红楼梦》大概也是很深的缘分。

我们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因果使人世间每个个体的生命跟周遭所有的生命联在一起,而《红楼梦》真正要讲的正是人在世间可知与不可知的缘分。尤其是宝玉,他对自己一生深深浅浅的缘分有一种珍惜。

你看在二丫头摇纺车的时候,秦钟就跟宝玉说:“此卿大有意趣。”意思说这个女孩真漂亮。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