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姐慢慢地走着,随便地问:“戏唱了有几出了?”中国古代戏剧的“出”,就是通常说的“折子戏”,跟长篇小说的章回一样,有点像现在连续剧中的一个单元。我们看戏很少看到完整的全本,比如《玉堂春》是全本,可是我们往往只看到《苏三起解》或者《三堂会审》之类的折子戏。我们也很少看全本的《白蛇传》,大多看的是《游湖借伞》、《水漫金山》等折子戏。一折就只是其中的一个片断。点戏的时候大家边吃边聊,戏都不会太长,二十分钟左右,是夹在宴会当中的。婆子说:“有八九出了。”这样大概可以算出,已经唱了快两个小时了。
“说话之间,已来到了天香楼的后门。”“天香楼”这几个字出来,你会吓一跳,因为《红楼梦》现在留下的另一个版本就是“淫丧天香楼”。如果没有改的话,大家就能明显看到贾瑞的“淫”与秦可卿的“淫丧天香楼”是同一类事件,都是情欲不可自制的乱伦,结局都是死亡。如果小说不作修改的话,这种感觉会比较强烈。
她们到了天香楼的后门,看到宝玉跟一群丫头在那里玩儿。宝玉刚刚哭过,现在又在跟丫头们玩儿,说明他毕竟是个十几岁的孩子,情绪转换得非常快。凤姐儿说道:“宝兄弟,别忒淘气了。”有一个丫头说道:“太太们都在楼上坐着呢,请奶奶就从这边上去罢!”看戏的时候,楼上是女眷,楼下是男客,是分开的,有非常清楚的伦理关系。
“凤姐儿听了,款步提衣上了楼来。”《红楼梦》里面的女性是穿旗装的,脚下是高跟的鞋子,那个跟儿不是放在鞋后面,而是放在鞋的中间,所以她上楼的时候,一定得提起衣服,然后上楼。这从侧面证明当时的贾家是旗人贵族,也就是满清贵族,穿的是旗装。
尤氏在楼梯口等着她呢,笑着说:“你娘儿两个忒好了,见了面,总舍不得来了。你明日搬来和他住着罢。”这里再一次强调秦可卿跟王熙凤的关系。然后尤氏就让王熙凤喝酒,凤姐就在邢夫人、王夫人前面告了坐,然后跟尤氏的母亲也打了招呼,行了礼,便跟尤氏坐在一个桌上吃酒听戏。尤氏就拿戏单来让凤姐点戏,凤姐儿说道:“太太们在这里,我如何敢点?”今天的主客是这些夫人们,她是晚辈,所以不敢点。那尤氏就跟她说,她们都点过好几出了,希望她来点,因为不同人点的戏有时候会不一样。戏曲在《红楼梦》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点戏能反映出人物的个性,比如林黛玉和薛宝钗点的戏永远不一样。
王熙凤看了戏单,点了《还魂》、《弹词》。王熙凤平常绝不会点这种戏,因为《还魂》、《弹词》都是很哀伤的戏。《还魂》讲的是杜丽娘梦到跟柳梦梅前世姻缘未了,云雨一番,醒来后怅然若失,说这个人如果不在人间,我宁可死去,跟他再相会。于是杜丽娘从此不吃不睡,最后便病死了。病死之前她画了一张自己的画像,卷起来丢在花园里,说是不管来世或者今生,只要这个男的来到这个花园,还会找到她。几世几劫后,柳梦梅真的来了,他捡到了这张画,就把画挂起来,他惊诧世间竟有这么美的女子,就不断地说:“你出来。”最后杜丽娘真的借这张画“还魂”了。
现在我们不太容易懂,可是在明朝的时候真的有人看了这出戏然后自杀的,完全像《少年维特之烦恼》。因为那个时候礼教非常严,感情完全被压抑的人非常容易被这出戏感动,让人相信在死后可以追求到爱情,相信真情所至,是可以还魂的,相爱的人还可以相遇。
《弹词》是《长生殿》快到结尾部分的一折,一个在繁华盛世时曾为唐玄宗演奏的音乐家李龟年,年老时流落江南,行乞街头,他用一个弦子弹拨,唱起了当年的繁华故事,叫作《弹词》。这两出戏都是对繁华的回忆,都是哀伤的戏。这里仿佛是在呼应秦可卿之死,或者贾瑞之死也在里面,让人感觉到这些人热闹的时候,还有两个人以不同的形式走向死亡。王熙凤鬼使神差地就点了《还魂》和《弹词》。
台上正在唱的是《双官诰》。《双官诰》这个完整的戏我们现在看不到了,能看到的《三娘教子》是《双官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