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说的结构事实上就是章回,要把章回这两个字翻译成西方文字确实很难,它并不是所谓的chapter的意思,西方文学里分的虽是第一章、第二章,但它们之间有连贯性。而中国小说的章与回都有独立性,所以这一章、这一回有一个独立的名字,譬如“金寡妇贪利权受辱”,就是讲金寡妇这一段,能独立出来,看病的这一段也能独立出来,所以整个小说里又有很多细的主题。有点像传统的戏剧,一折一折的。有一个大戏叫《白蛇传》,可我们有时候只看《断桥》,或者《游湖》,都是独立的。这跟西方戏剧与文学的结构是非常不同的。

《红楼梦》保留了传唱文学说书的体例。今天大部分的艺术理论受到西方的影响,我们套用这些理论的时候会把原有的理论忘掉了。我们为什么就用章回来分析它呢?就像我们中国传统绘画的长卷,是西方绘画的空间无法解释的。《红楼梦》提供给我们的经验应该是独一无二的,今天硬要切割了放到西方的文学理论中去,可能会遗漏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比如下面一段,讲的是在东方有一个医药传统切脉。

东方的切脉跟西医绝对不一样。我们常看到西医也把手放在手腕的动脉这里,他测的是脉搏跳动的次数;而中医把手放在这里,一定是三个指头。中指扣住的是肝,就是“关”这个地方;中指压了之后,然后无名指按在“寸”位,听心脏的问题;换过来食指听肾脏的部分,就是“尺”位。三个地方分别称为寸、关、尺。好的中医手指压下去不是不动的,一定是三个指头不停地轻重互动,因为他要探的是不同的部分。左手探完一定探右手,右手的寸关尺又是不同的东西,探命门、肺脏和脾胃。现在已经有人用科学的方法整理中医的理论,发现它具有相当严密的科学体系。如果我们要用西医的理论来框架中医,很可能把原有的系统整个搞乱掉。这个系统有它的优点和缺点,中医的优点是能够发现人体本身很多的平衡和互动。当探脉的时候,碰到你不同的脏脉之间的互动关系,他绝对不会说因为你有肝炎就只治肝,他发现这个肝的部分属于木,这个木可能跟肾的水有关,必须要一起调养,才能够达到平衡。

现在,很多医学界的人士在探索将不同的医学理论结合,寻求更大的视野,我想文学也是如此。《红楼梦》这样一部小说在2000年选世界一百部文学名著时竟然榜上无名,其实蛮好笑的。就是由于西方有一个框架以后,大家一定要把所有的东西放进那个框架里。他们没有办法了解这个框架之外的东西。可是在我们自己的文学传统、医药传统里面,也许慢慢会发现,有一些自信可以找回来,等一下你就可以看到这个张太医在探脉的时候清清楚楚,体现的是在还没有跟西方的医学接触之前,中国传统医学的探脉系统,而这个系统的长处今天又重新被认识了。有一段时间它被暴露出来都是缺点,“五四”时期的鲁迅最痛恨的就是中医,他觉得父亲就是死在中医手中,所以他后来去日本仙台学西医。孙中山在肝病很严重的时候,很多人劝他去看中医,他就是不肯,因为他相信的是西医的系统。也许在某个阶段,人们会因为这个传统有很多的弊病,认为这个传统完全要不得,全部要改成德先生(即民主)、赛先生(即科学),可是现在,在已经吸收了西方的东西以后,再把中国传统中好的东西融进来,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互补。

我们在谈《红楼梦》的时候,会发现它给我们带来很多对于宇宙、自然、医药的观察。前面有过一段跟医药有关系的是薛宝钗的冷香丸,它在讲节气,很多的花,不同节气里的水,它的一个观念是调养。所谓调养是说人的身体是一个宇宙,整个大宇宙要风调雨顺,人的身体也是如此。主金的肺,主木的肝,主火的心,主土的脾胃,主水的肾,其实就是五行,其中有互动的关系。中医对于人体的理解,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把人体当成一个大的循环来看,能够兼顾。

通过看《红楼梦》可以对中国传统的很多系统有所了解,《红楼梦》里有关于命理、药理、音乐、绘画等各个领域的记述,它像一部百科全书,整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