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文学的了不起在于它能留下你生命里的每一个阶段,先不去预设它是好或是不好,而是告诉你人性里的真实。面对人性真实的时候,再去看下一代人性的真实的时候,你就不会是僵化的。我们有时候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讲的话小孩都不听,因为我们已经僵化了,他们当然不要听。

读第九回我们总以为会只写贾宝玉跟秦钟,然而文中先写的是袭人。

宝玉要去读书了,袭人就像一个大姐姐或妈妈,帮他把读书需要的东西准备好,自己坐在那里发闷。她的每一天就是为了宝玉活着的,每一分钟都要照顾宝玉,现在宝玉要去读书了,一天都不在家,她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是日一早,宝玉未起,袭人早已把书笔文物包好,收拾得停停妥妥,坐在炕沿上发闷。”“停停妥妥”就是没有遗漏一样东西。不是母亲的话,不会这么细腻的。“坐在炕沿上发闷”这一句写得很好,因为袭人忽然觉得宝玉要去读书了,我这一天要干什么。宝玉不是那种粗粗的男孩,他有很细腻的心思,他发现袭人在发呆。“宝玉见他闷闷的,因笑问道:‘好姐姐!你怎么又不自在了?难道怪我上学去,丢的你们冷清了不成?’”这么多人喜欢宝玉不是没有原因的,他很懂人心,容易体谅到别人的心思。这是宝玉身上最难得的品性,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多大大咧咧,很粗心,可是宝玉很细心,这种男孩子的体谅最难得,宝玉这种很奇特的个性,其实就是曹雪芹的个性。

袭人笑道:“这是那里话。读书是极好的事。”宝玉本来就不爱读书,别人逼着都不读,这阵子他忽然这么爱读书,所以袭人也觉得好。她说:“读书是极好的事。不然就潦倒一辈子,终久怎么样呢。”她在说,我们难道能够守一辈子吗?意思是告诉他不要去介意这件事情。“但只一件:只是念书的时节想着书,不念的时节想着家些。”袭人在叮咛,绝对是姐姐或妈妈才会说的话,她在教宝玉。毕竟她是一个大姐姐,所以她对宝玉有一种疼爱,也有一点教导他的感觉。《红楼梦》是一本写情感的书,在讲各种各样不同的情感,袭人跟宝玉的情感是姐姐或妈妈,这种感情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有。人类的情感非常丰富多重,可是很少有一本书讲完整。《红楼梦》仅有的这几行字,就会让你发现袭人用情很深。袭人从来都不觉得自己是一个丫鬟,只要拿薪水就好了,她是在用情照顾宝玉,而且要教导他。这点很有意思,袭人从来不觉得宝玉坏,只怕别人把他带坏。

可是第九回,很多主动的行为都是宝玉做的,去勾引秦钟也是宝玉。如果从坏的角度看,宝玉其实够坏的。可是袭人在跟他讲话时说:“别和他们一处玩闹,碰见老爷不是玩的。”这里点出一个人,就是贾政,贾宝玉最怕的一个人。贾宝玉要读书,带出了他和身边人的不同关系,有袭人对他的情感之深,也有贾政眼里的宝玉,简直是不堪入目。在父权的时代,父亲扮演的角色永远是骂人的。所以袭人也会警告他,说碰到老爷不是玩的,然后她母性的部分就出来了,说:“虽说奋志要强,那工课宁可少些,一则贪多嚼不烂,二则身子也要保重。这就是我的意思,你可要体谅。”这话有点母亲的意味,母亲总是觉得孩子的身体比读书重要。她还要为自己找一个理由,说读书读得太快太多,一下也没有办法消化。其实袭人是一个文盲,不识字,也没读过书,她也不知道读书是怎么回事,她是在用一种母亲的逻辑去推理。她真正要讲的是身体,因为她关心宝玉。

“袭人说一句,宝玉应一句。”袭人又道:“大毛衣服我也包好了,交出给小子们去了。”小子们就是跟着宝玉去上课的书童。第九回让我有很多回忆,我小时候最烦的就是出门时妈妈跟我讲,毛线衣放在什么地方,现在想来,人世间的深情就是从很多小事情中渗透出来的。唐诗中说“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其实那是母亲的心事,那种疼爱全部在生活的细节中。她又叮咛宝玉说:“学里冷,好歹想着添换,比不得家里有人照看。脚炉手炉的炭也交出去了,你可逼着他们添。”那时候天气冷,宝玉读书时手上有一个手炉,脚底下有一个脚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