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成一个个蝴蝶的腰带。

“项上挂着长命锁、记名符,另外有那一块落草时衔下来的宝玉。”宝钗非常想看那块玉。宝钗很想嫁给宝玉,不一定是因为爱情,而是由于这个家族对她来讲是不得了的一个家族。嫁到这个家族,身份也就稳定了,可能比选进皇宫做妃子更好,所以宝钗对那块玉很重视。之前没有人仔细看过这块玉,连黛玉都没看过。可是宝钗会这么认真,说今天倒要好好看一看这个玉是什么样子。

宝玉听说宝钗要看他的玉,就赶快凑过去,从头上把玉摘下来,递到宝钗手里。“宝钗托于掌上,只见大如雀卵,耀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纹缠护。这就是大荒山中青埂峰下的那块顽石的幻相。”作者又告诉我们整个故事是一个神话。这块玉再美,它也不过是洪荒中的一块顽石而已,经过几世几劫转世变成了这个幻相。每一个繁华,每一个人现在的状况其实都是假象。他的真身、他的本身原是洪荒里的那块石头,也在暗示生命到最后把该还完的还完,终要归结于大荒。他借着这个机会又把大荒山青埂峰这块顽石的神话故事带出来。然后又加上一句诗说:“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在人世间有一个精神的存在,一个幽灵的存在,当这个存在失去以后,就会幻化成现在的臭皮囊。佛家、道家认为身体其实是一个臭皮囊,这个臭皮囊有一天迟早都要舍掉,要回到那个幽灵的真境界。“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金跟玉都是最珍贵的东西,可是在命运已终的时候,金也不会闪光了;在时气不济的时候,连玉也不亮了。最后的终结是:“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作者把很多人带到墓地,让你看这里白骨如山,这些人不知姓名,他们都曾年轻过、漂亮过,也都曾经有爱有恨,有过繁华。

当时一个癞头和尚要刻几个字在这块顽石上,他按照这个图画刻下来,放在后面,就是“所镌的篆文”。还说原来字很小,怕看不清楚,所以放大一点。这是我们第一次发现这块玉上面有字。我不知道,为什么放在这里?宝玉生下来,含了一块玉应该很重要,应该很早就看到。而且他总是跟黛玉住在一起,黛玉应该有更多机会看这块玉,了解这块玉上刻了什么字。为什么等到第八回,宝钗才发现了这个玉上面的字?

“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横着有一个“通灵宝玉”。翻过来可以看到:“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宝钗看完就翻来覆去地念,念了两遍“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宝钗为什么会反复念,大家都不知道。丫头莺儿听到宝钗念,她本来要倒茶的,她就说,这两句话倒像跟姑娘戴的金锁上的字是一对儿。宝钗的心机真是很惊人,她其实一直在暗示一些事情。她要是跟别人争,绝对不会在口头上争而是暗地里。我们第一次知道原来宝钗有一个金锁,而且上面也有两句话,而这两句话刚好跟“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是一个对子。宝钗念了好几次玉上的字,但她不讲与自己的金锁是一对儿,结果她的丫头讲出来了。可丫头是不识字的,一定是宝钗常跟她讲金锁上有什么字,念给她听。听久了,丫头就知道这两句跟宝玉那个是一对儿。作者很细心,无声地透露出宝钗很多的心思。

宝玉很好奇,说我怎么不知道你有金锁?给我看看。宝钗就说没有什么好看的。宝玉这个人,他要看什么东西是一定要缠着看的,宝钗被缠不过,就说:“也是个人给了两句吉利话儿,所以錾上了,叫天天带着;不然,沉甸甸的有什么趣儿。”

宝钗“一面说,一面解了排扣,从里面大红袄上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掏了出来”。宝钗里面的穿着非常亮丽,大红会让我们忽然想到王熙凤。作者好像有意无意在透露出宝钗是一个厉害角色,可外面完全看不出来。作者用“珠宝晶莹、黄金灿烂”八个字来形容她身上的东西。抢眼的东西都在里面,外面是半新不旧。璎珞是女孩子身上戴的项链,很大的一个锁上,用很多玛瑙、玉和宝石镶起来。“宝玉忙托了锁看时,果然一面有四个篆字,两面八个,共成两句吉谶:不离不弃,芳龄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