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了乡下人初次进入一个富贵人家所表现出的呆气。
“于是来至东边这间屋内,乃是贾琏的女儿大姐儿睡觉之所。”大姐儿是指巧姐,巧姐现在还是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子,在睡午觉。这时刘姥姥牵着的板儿,就是巧姐以后的丈夫。人生的缘分这时已经定了。这个时候如果你说将来板儿会娶巧姐,大概没有人会信。可是结局如此,你会有很多感叹。小说在这里不必特别写巧姐在睡觉,刘姥姥要见王熙凤跟巧姐无关,可是作者就带出了巧姐睡觉,其实是在点板儿跟巧姐间很有趣的微妙关系。
“平儿站在炕沿边,打量了刘姥姥两眼,只得问个好,让坐。刘姥姥见平儿遍身绫罗,插金带银,花容玉貌的,便当是凤姐儿了。”乡下人没有经验,看到穿着绫罗绸缎的就觉得是小姐。又看到平儿忽然叫周瑞家的是周大娘,才知道不过是个有些体面的丫头。刘姥姥就跟板儿上了炕,平儿跟周瑞家的对面坐在炕沿上,小丫头们倒了茶来吃。
刘姥姥就在那边静下来,等王熙凤来。现在她要好好地看一看这个房子跟她家有什么不一样。这时她听到咯噔咯噔的响声,听声音很像乡下人打面、筛面的机器。她能想到的只是自己家里有的东西。她东张西望,忽然看到堂屋柱子上挂了一个很大的木头盒子,里面还装了个秤砣,正在摇来摇去地晃。当时是巴洛克时期,乾隆皇帝时西方的钟表已进入中国。有钱人家会有这种上发条的西洋的机械钟。刘姥姥的世界里没有钟,乡下人没有时间概念。可是贾家已经接受了西洋的钟,而且这个钟变成了贾家办事情的一个规则。刘姥姥看着这个东西,“正呆想时,只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不防倒唬的转眼。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
一听钟响,小丫头们一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因为时间到了,王熙凤要来了。王熙凤的威严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这种文学的笔法真是到惊人的地步,写得这么细,铺排得这么有序。用刘姥姥看到的钟,来呈现刘姥姥进到王熙凤房间的第一个感受。刘姥姥的世界跟富贵世界的差距就是这么大。
听说王熙凤下来了,平儿、周瑞家的忙起身,所有的下人都要站起来迎接王熙凤,可是命刘姥姥只管坐着,因为刘姥姥是客人。“只听远远有人笑声,约有一二十妇人,衣裙窸窣”,刘姥姥听到有人走路过来的声音,然后进堂屋去。这个时候她还没有看到王熙凤,只看到两三个妇人捧着大红漆捧盒,捧盒里面装的是饭菜。然后那边说“摆饭”,渐渐地,人才散出,只有伺候端菜的几个人。“半日鸦雀不闻”,王熙凤在吃饭,没有人敢讲话,安安静静等她吃完饭。“忽见两个人抬了一张炕桌来,放在这边炕上,桌上盘碗森列,仍是满满的鱼肉在内,不过略动了几样。板儿见了,便吵着要肉吃。”王熙凤只动了两下就撤下了,可是板儿天没有亮就跟着外祖母一路走着来的。这个时候他饿了,刘姥姥就一巴掌打了过去。这些都是对比。这种小细节是很动人的,里面都是人情世故,让人看到人的不同的身份、角色,还有辛酸。
“忽见周瑞家的笑嘻嘻走过来,招手儿叫他。刘姥姥会意,于是携了板儿下炕,至堂屋中。周瑞家的又和他嘱咐了一会,方蹭到这边屋内来。”下面从刘姥姥的眼睛看王熙凤的屋子。她看到“门外錾铜钩上悬着大红洒花软帘,南窗下是炕,炕上大红毡条,靠东边板壁,立着一个锁子锦靠背,与一个引枕,铺着金心闪缎大坐褥,旁边有银唾盒”。王熙凤第一次出来时的色彩就是红色和金色。红色是彩度最高的颜色,金色是明度最高的颜色,这一次还是,所以王熙凤永远是发亮的。作者没有直接写王熙凤,而是把周边的东西写完以后,才写到人。“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紫貂昭君套”,这个时候还是正月,非常冷,王熙凤穿了一个斗篷,上面戴着帽子,这个帽子是紫貂皮的。貂皮是一种最高级的御寒材料,紫貂是貂当中最柔细最高贵的一种皮毛。“围着攒珠勒子”,冬天怕冷,额头上会有一个抹额,叫勒子。有钱人家上面是用珍珠攒的,所以叫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皮褂,大红洋绉银鼠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