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带到一个场所,你自己也要穿着整齐地坐在旁边,你会听到对方的家族对她的评头论足。同样,在弟弟要娶媳妇的时候,对方的女孩子也要被我们的家族议论,我们总认为对方听不到,可我明明看到她的小弟也在那边绕来绕去,他一定也听到了。如果今天用这样的场景来做文学的背景或电影的背景,就会引发很多的反省,就是如何做到对人最起码的疼惜和尊重。
宝玉一想到那些姐妹一旦离开了大观园,也会如此遭人议论,当然非常伤感,因为他始终认为生命是不应该随便被别人议论的。当然,这些香菱听不懂。
香菱不是正在办正经事吗?这个正经事就是帮她丈夫找个明媒正娶的太太,有没有发现这背后隐藏的其实是作者对香菱的疼惜。她不能有任何嫉妒,任何抗议,任何难过。她一点不知道自己即将面临的命运,竟然兴高采烈地帮薛蟠张罗婚事。记得第五回里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看到了关于每个女孩子命运的诗,其中有一首是讲香菱的,说的是:“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自从两地生孤木”一直是《红楼梦》里最难解的谜,后来胡适对这个密码做了解读。“两地”是两个土,“孤木”是木字边,合起来是桂花的“桂”,意为夏金桂嫁到薛家之后,香菱将要死掉。胡适特别指出后四十回并不是曹雪芹的本意,第五回明明已经宣告香菱是被夏桂花折磨致死的。
为什么我们的《红楼梦》讲座要结束在第八十回?因为后四十回并不是作者的原意,至少绝大部分不是。香菱在《红楼梦》里不在“正册”,因为只有小姐才能入正册,她是在“副册”里面,“又副册”里是袭人、晴雯这些人,香菱在副册里,是个最最卑微的角色,可是作者用了很多篇幅在讲香菱。因为这个女孩子有非常好的生命品质,写诗就是她对自己生命的一种坚持,所以她也是《芙蓉诔》里要悼亡的一个重要角色。
作者还借着香菱带出了一个没有出场的女子。香菱道:“这如今定了,可以不用搬扯别家了。”宝玉忙问:“定了谁家的?”香菱道:“因你哥哥上次出门贸易时,在顺路到了个亲戚家去。这门亲原是老亲,且又和我们是同在户部挂名行商,也是数一数二大门户的。前日说起来,你们两府都也知道的。合长安城中,上至王侯,下至买卖人,都称他家是‘桂花夏家’。”这个长安城是虚构的。特别注意一下,《红楼梦》里有一类是官家,贾家就是世袭的官家;有一类是商家,薛家和夏家都是商家。他们不是普通的商家,都是掌握商业脉络的大家族,这种家族也要讲究门当户对,他们既需要官场的保护,又需要商家的财富来互相配合。所以《红楼梦》从社会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也是非常有趣的一本书。我们多次讲到曹家既是官又是商,我一直觉得江宁织造最简单的翻译就是当时国营的江南纺织企业的董事长。所以作者才把三百多年前清代最复杂的官商关系写得入木三分,这是我们在历史书里都不容易读到的。
宝玉忙笑问道:“如何又称为‘桂花夏家’?”作者很聪明,就借此机会来点明这个家族多有钱。香菱道:“他家本姓夏,非常的富贵。其田地不用说,单有几十顷地独种桂花,凡这长安城中桂花局都是他家的,连宫里一应陈设盆景亦是他家供应,因此才有这个浑号。”以前有个专门管理桂花的部门,因为桂花既可以酿酒,也可以做香料、酱料,还可以观赏,是个很大的产业。连皇宫里面所有的盆景都是他们家供应。有没有发现很有趣,很多舞弊案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因为皇宫里一要桂花可能会是上万盆,单价的水分就更大了。不要讲皇家,单是贾芸寻到一份在大观园里种树的差事,就捞到不少油水。如果曹家不是做过好几代的江宁织造,曹雪芹绝写不出这些。像我就根本没有这个经验,每次都是看了报纸才知道,但光靠看报纸你绝写不出这种文字。
记得前面有个太监派人来说最近要买房子,手头不方便,王熙凤立刻就说:“把我的金项圈当了,不用说什么还不还的,有我们的就有你们的。”王熙凤够厉害,所以才能做管家的少奶奶。因此《红楼梦》里处处都是社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