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的妾的不是袭人,而是晴雯。从这里也可看出贾母她们创业的一代,选择人的标准跟王夫人完全不同。王夫人要的是笨笨丑丑的,忠心耿耿就好,其他的一概不问;可创业的一代则看得比较远,她会选晴雯这样有能力的人。贾母不好意思直接说儿媳妇处理不当,她只说以前看她不是这样的。

王夫人感觉婆婆有点儿怪她了,赶紧要想办法扳回来,于是“笑道:‘老太太挑中的人原不错。只怕他命里没造化,所以得了这个病。俗语又说:“女大十八变。”况且有了本事的人,未免有调歪。老太太还有什么不曾经验过的。三年前我就留心这件事,先只取中了他,色色虽比人强,只是不大沉重。’”她先假造晴雯得了女儿痨,这种病是会传染的,而且治不好。又说有本事、聪明的人未免都有一些调歪。这就是王夫人的态度,因为她本身就是个无能的人,所以很害怕能干的人。我们知道今天一个企业在选人才时会遇到一个两难,一种是专业上能力很强,但很可能不怎么听话;另一种是很笨,虽然很听话,但做事总不到位。贾母选的是聪明伶俐能干的,王夫人选的是听话规矩稳重的。贾母自己能干,所以她不怕调歪,她知道如果管理上轨道,聪明的人可以把她的好用到极致,所以贾母不太害怕手底下的人搞鬼。可王夫人本身比较无能,能干的人她根本驾驭不住。

如果我们开始多少有点怀疑袭人是那个通风报信,害得晴雯被赶走的人,这里也透露出明确的信息,在贾母心目中宝玉未来的妾是晴雯,不是袭人。可王夫人选的是袭人,所以她就特别跟贾母回报:“若说沉重知大礼,莫若袭人第一。虽说贤妻美妾,却也要性情和顺、举止沉重的更好些。就是袭人的模样虽比晴雯略次一等,然放在屋里,也算是一、二等的了。况且行事大方,心地老实,这几年来,从未逢迎着宝玉淘气。凡宝玉十分胡闹的事,他只有死劝的。因此品择了二年,一点不错了,我就悄悄的把他丫头的月钱止住,我的月分银子里拿出二两银子来给他。不过使他自己知道越发小心学好之意。且不明说者,一则宝玉年轻,老爷知道了又恐说耽误了书;二则宝玉再自为已是跟前的人,不敢劝他说他,反倒纵性起来。所以直到今日才回明了老太太。”

此时贾母的态度又不太一样了,笑道:“原来这样,如此更好了。袭人本来从小儿不言不语,我只说他是没嘴的葫芦。既是你深知,岂还有错误的。而且你这不明与宝玉的主意更好。且大家别提这事,只是心里知道罢了。”这其中表现出贾母跟王夫人的明显差别,贾母真正经历过创业,她身上还留有某种活力,可是王夫人却没有继承这个部分,这个家族最后失去生命力,关键的问题就出在王夫人这一代的身上。她们既无法创业又无法守成。可是贾母年纪大了,表示两件事情都尊重王夫人的意见,但同时也发表了不同意见。这个老人很聪明,在这种情况下她不愿意再插手。

接下来我们就看到迎春要出嫁了。“一时,只见迎春打扮了前来告辞过去。”从第七十七回开始,就是大观园的土崩瓦解,不只是丫头,住在里面的女孩子也开始要出嫁了,迎春之后是探春。

第一个走的是宝钗,抄检大观园的那个晚上大家并没有通报宝钗,但她在第一时间就搬了出去。都已经过了中秋,她还没跟王夫人说她已经搬出去的事。直到王夫人从别人那里听到宝钗搬出去的消息,觉得很奇怪,就和凤姐讨论原因。王夫人和凤姐说:“别是宝玉有口无心,孩子似的,高兴了信嘴胡说也是有的。”可见王夫人在了解人性方面,真的非常无能,她竟然认为是宝玉得罪了宝钗。

凤姐笑道:“这可是太太过于操心了。若说他出去,说正经话、干正经事去,却像个孩子。若只叫他进来在这些姊妹跟前,以至于大小的丫头们跟前,最有尽让,又恐怕得罪了人,可是再不得有人恼他的。我想薛妹妹出去,想必为着前日搜检众丫头的东西的原故。他自然为信不及园子里的人才搜检,他又是亲戚,现也有丫头老婆子在内,我们又不好搜检,他恐我们疑他,所以多了这个心,自己回避了。也是应该避嫌疑的。”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