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儿家的笑道:‘这是奶奶的日间操心,常应候宫里的事。’一语未了,人回:‘夏太府打发了一个小太监家来说话。’”大家刚开始看的时候可能不明白,会以为这个小太监来报告什么事情。可是你看贾琏的反应:“贾琏听了,忙皱眉道:‘又是什么话?一年他们也搬够了。’”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个夏太监一年要来好几次,太监是皇帝身边可以随时打小报告的人,这种人最难伺候,但他关乎你的政治前途。在一二十年前,就听说过说安排某某人跟某某人打一次高尔夫球要收多少钱,负责安排的人是谁?就是夏太监这样的人,他不出面安排,你就没有机会接触到你要接触的人。贾琏的这句话看似轻描淡写,却说出了他们的苦衷。大家可能会想你做部长、做院长的还有什么难处,皱什么眉头?可实际上他们眉头皱得比我们多,因为他们的世界太复杂。
凤姐道:“你藏起来,等我见他,若是小事罢了,若是大事,我自有话回他。”这是凤姐了不起的担当,她比贾琏还了解官场的复杂,觉得这个时候有男人在反而比较麻烦,她也知道贾琏无能,一旦处理不好,贾家跟王家都要完蛋。“贾琏便躲入套间去。这里凤姐命人带进小太监来,让他椅上坐吃茶,因问何事。那小太监便说:‘夏爷爷因今儿偶见一所房子,如今竟短二百两银子,打发我来问舅奶奶家里,有现成的银子暂借一二百两,过一两几天就送过来。’”你看这个话讲得多漂亮,绝对不能说要,一定是借。刚才贾琏说一年来了这么多次,也搬够了吧,你就知道他是绝对不会还的。千万别傻到有一天官场上有人来跟你借了钱,你到时候还跑去说,不是说好一两天就还吗,那肯定完蛋了。
“凤姐见说,笑道:‘什么是送过来,有的是银子,只管先兑了去。改日等我们短了,再借去也是一样。’”这就是凤姐了不起的地方,她知道这个人得罪不起,不管有钱没钱一定要先答应,而且不用还。“小太监道:‘夏爷爷还说了,上两回还有一千二百两银子没送来,等今年年底下,自然都一齐送了过来。’”前面已经有两次了,一千二百两银子,加上这一次的二百两,就是一千四百两银子。凤姐笑道:“你夏爷爷好小气,这也提在心上。我说一句话,不怕他多心,若是这样记的清还我们,不知还了多少了。只怕没有;若有,只管拿去。”这是真正官场上的人说的话,也是王熙凤的气派。记住,如果对方真要还你钱你就要小心了,那说明你在职场上要出事了。
“因叫旺儿媳妇来:‘不管那里先支二百两银子来!’旺儿媳妇会意,说:‘我才因别处支不动,才来和奶奶支的。’凤姐道:‘你们只会里头来要钱,叫你们外头弄去就不能了。’说着叫平儿:‘把我那个金项圈拿出去,暂且押四百两银子。’平儿答应着,去了半日,果然拿了一个锦盒子来,里面两个锦袱包着。打开是一个金累丝攒珠的,那珍珠都有莲子大小;一个点翠嵌宝石的。两个都与宫中之物不离上下。”记得第一次看《红楼梦》的时候我就觉得好可惜,这么漂亮的首饰就这样当掉了。
“一时拿去,果然拿了四百两银子来。凤姐命与小太监打叠起一半,那一半命人与了旺儿媳妇,命他拿去办八月中秋的节礼。那小太监便告辞,凤姐命人替他拿着银子,送出大门去了。这里贾琏出来笑道:‘这一起外祟何日是了!’”“外祟”就是邪魔歪道,每天都有来要钱的人。凤姐笑道:“刚说着,就来了一股子。”贾琏道:“昨儿周太监来,张口一千两。我略应的慢了些,他就不自在。将来得罪人之处不少。这会子再发个三二万两银子的财就好了。”他们一面说着话,“一面平儿伏侍凤姐另洗了面,更衣往贾母处去伺候晚饭”。
大家读到这里,就知道贾家抄家是迟早的事情,因为总有一天会打点不周。老太监走了有新太监,今天的小太监有一天会变大太监,他特别熟悉规则,知道怎么要钱,这样的官场恶习一直累积,可以吃空整个的国家、瓦解整个社会。曹雪芹的这本书,在七十回以后越来越明显地是一本批判小说。前面你觉得是在写青春男女的爱情,越往后批判性越强。因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