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次日起来,梳洗了,便在窗下研墨,恭楷临帖。”发愤图强的第二天,一定是最用功的。最好玩就是“贾母因不见他,只当病了,忙使人来问”。有没有发现,爸爸不在家时宝玉的放松,祖母跟妈妈真的要负很大的责任,因为祖母跟妈妈永远问他饿不饿,要不要吃什么东西之类的,所以他功课的东西根本就忘掉了。

“宝玉方去请安,便说写字之故,先将早起清晨的工夫尽了出来,再作别的,因此出来迟了。”不知道大家会不会感觉到,贾母这个时候其实也有一点两难,又高兴孙子上进,发愤图强,可是又觉得他不能在她旁边闹玩,也很落寞。我想这里面其实可以看到传统伦理里面的角色,其实非常有趣。

所以贾母听了以后,刚开始蛮高兴,就说:“以后只管写字念书,不用出来也使得。你去回你太太知道。”宝玉听了以后就到妈妈房里说明,妈妈的反应很好玩,说:“临阵磨枪,也不中用。有这会子着急的,天天写写念念,有多少完不了的。这一赶,又赶出病来才罢。”妈妈最担心的是孩子太用功,睡觉睡不够,吃饭也吃不好,身体会差。你看到父亲跟母亲在孩子身上就变成了一个冲突的角色。其实我觉得这个母亲大概也真的有一点过虑,宝玉真的也不会压迫自己到那种程度。有没有发现,祖母跟妈妈都扮演了非常有趣的放纵宝玉的角色。

这个时候,探春、宝钗她们在旁边,相当于同学了,就要扮演很义气的枪手角色,她们说:“老太太不用急。书虽替不得,字却替得的。我们每人每日临一篇给他,搪塞过这一步就完了。一则老爷到家不生气,二则他也急不出病来。”最好玩的是,这些做枪手的是明目张胆讲给老祖母听的。

其实我们在中学大概都玩过这种游戏,从正规的教育讲起来,这就是作弊。我觉得不完全是这样。我想起以前在考试时,作弊里面有一种快乐是瞒着监考老师,大家在联络情感。有时候我觉得题目明明会,可是有人就说:“你跟我那么好,你为什么不抄我的?”我现在想,这句话真的蛮奇怪。作弊变成了一种荒谬的情景。教育如果从年轻人的心理学上去了解,是非常有趣的。你从一个很严肃的角度去看,跟你从一个比较谅解的角度去看这件事情,真的有点不同。如果是贾政知道这件事,可以想象他会发脾气到什么程度,他会觉得这些人简直胡闹,可是贾母听到竟然“喜之不尽”。这个老祖母显然是在故意纵容。

“原来林黛玉闻得贾政回家,必问宝玉的工课,恐临期吃了亏。因此自己只装不耐烦,把诗社便不起,也不以外事去勾引他。”黛玉是最了解宝玉的,也知道宝玉发愤图强不会很久,他这种个性就是常常对什么东西都好奇,很容易分心。一下看到花开了,他又高兴了;一下看到月亮圆了,他又跑去了。宝玉是非常容易分心的人,所以黛玉本来自己兴冲冲要成立一个诗社,可是现在为了关心宝玉,决定不起诗社,把自己关在家里,好好替他做枪手去临字。

这里希望大家细致地感觉一下,宝钗跟探春在贾母面前说:“我们帮他写字。”黛玉一句话都没有讲,关在家里就偷偷帮他赶了很多的字。是不是不太一样?那个真正的知己跟知音,要帮你不是在大庭广众下帮你,她就是觉得你的事就是我的事。因为爸爸回来如果看到功课没有完成,宝玉会捱打,而且贾政下手从来是不轻的,宝玉之前几乎被打死,所以黛玉对宝玉就有一种心疼。

“探春、宝钗二人每日也临一篇楷书字与宝玉,宝玉自己也加工,或写二百三百不拘。至三月下旬,便将字又集凑出许多来。这日正算,再得五十篇,也就混得过去了。”这是我很希望老师跟父母都看的部分,小孩子在做功课的时候,觉得是交差。其实蛮惨的,每天都在算。有一点像我们以前当兵的时候在墙上画馒头,画了一个,又画了一个,就是为了交差。可是到最后也会觉得蛮荒凉的,因为画掉的都是我们生命里面最好的日子。书法如果是他真正爱的东西,他所得到的感觉是不一样的。算算再有五十篇就好了的这种交差感,没有任何快乐可言。其实在孩子整个成长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