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王…明亲王?皇帝脑中已有画面。
云崇青抬首:“皇上,那小儿的父亲也是死于徭役,而且他们村里还有一个青壮没能回来。去服徭役的人,多是一家顶梁柱。臣以为相较提高徭役补贴,还是先保障安全紧要。”
帝王一句话,地方上多少要绷紧点皮子,能少丢一个是一个吧。
皇帝点首:“你不说,朕还没意识到。”徭役苦,他以为给足补贴就行了,看来还远不够,是他狭隘了。“想过到地方上做事吗?”
云崇青一愣,然后跪地:“不敢欺君,臣确有翰林之后外放的打算。”
“翰林院…”皇帝笑笑:“倒也不用待满三年,等《雍和字典》和《汇思》编完,朕允你挑一地。”是个有报负的,许多都恋着京官儿,难得他想着四野。
“臣谢主隆恩。”
从乾雍殿出来,云崇青手心都汗湿了,双腿麻木地快走,回到翰林院,恰逢饭时。苗晖指了指桌上膳盒:“云客满楼才送来的,你不在,我帮你接了。”
“多谢。”菜都有多备,云崇青拿出一道吃。常俊鑫端着热好的汤回来了:“说个跟崇青跟我沾点边的消息,邵启河将外放江备任布政使司参政。”
这事都拖了不少日子了,云崇青意外:“江备?”有盐。
作者有话说:
今天又是大普查的一天,晚了一会,抱歉。
? 第 52 章
“终于定下来了。”苗晖轻嗤一笑:“之前还说要去庆安。”
自从听闻了温家愈舒的遭遇, 他娘他媳妇尤不喜姓邵的。因着这说,两人阴郁得两天没斗。只在他看,无论是庆安还是江备, 都是好地儿。由此可见, 邵关邵家底蕴不浅。
常俊鑫坐下:“你听谁说的?”云崇青也看向了苗晖,从山北回京后一直忙着, 姐夫都没跟他提过邵启河。
给两位贤弟舀了汤,苗晖打算交代点事:“我听我大伯说的。”
“你大伯哪位?”常俊鑫垂眼瞅了下那碗汤, 决定暂时不喝。
苗?云崇青有了猜测, 拿调羹拨动着汤。明朗之前提过一嘴, 说他娘和媳妇比较闹, 但闹只在家里, 出了门婆媳那是和和美美。谁要说一句苗家不对,两人绝对一致对外。
这脾性真的很合了那位在太傅张家破口大骂的苗大叔。
“左都御史冯威。”苗晖起身,拱手致歉:“不是我有意隐瞒…”
常俊鑫咕咚一声吞咽,两眼都勒大了, 这也太吓人了。他平日闲暇时嘴少有闭着,说了多少不该说的自己个都记不清。盯着明朗那张在动的嘴,他不接受道歉可以吗?
“也是无奈。我祖父被曾祖父母收养时,并没过继。待到了大伯和我爹这辈,祖父就动了过继一个儿子入曾祖名下的心思。”
苗晖解释:“我爹三岁跟我大伯就是两个户籍了。后来我读书还成,张家又那般盛势,大伯怕我科举路在靖边就被人断了, 便将曾祖的户籍落到了庆安。只没想到…”笑看向崇青, “张太傅没盯上我, 却盯上了你。沐宁侯府一番作为, 也是大快人心。”
“冯大人明察秋毫, 识人辩才,我敬慕。”云崇青拉他坐下。
说他三人是难友,一点不过。常俊鑫一调羹汤都送到嘴边了,又放下问道:“你们现在住一块?”
“没有。”苗晖笑道:“我爹抬了姑祖母的嫁妆回大伯家,是觉那样更安稳,免得张家两眼放到我身上。”
对,他大伯不怕。常俊鑫喝汤,喝了半碗犹是不安:“明朗,我挺喜欢说笑的。”
苗晖都快不想理他了:“我大伯没那么闲,有闲也没空听我给他讲笑话。之前查周计满,他就找我问了两句话。我想多说一句,人都走出三步远了。”
“那最好。”常俊鑫安心了,继续聊之前的话题:“邵启河外放的事,三月就有风声了。现在…”抬手落指数了下,“五个月过去才定下。”他是不是该庆幸老丈人家不淘私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