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1 / 2)

他念叨的乃是一桩老黄历。

十二年前裴钰十岁,太子十五,汉王八岁,裴忠为了试验三个儿子的脑筋,特地命人抬了三锅烧沸的热水放到儿子们跟前,另往里面各丢了一颗石子儿,命令他们不借助任何器皿工具,自己想办法将石子儿从里拿出来。

汉王年纪最小,心眼儿最实,忍着烫徒手将自己那锅的石子儿捞了出来,之后哇哇哭着找他娘叫痛去了。

太子呢,在锅旁不慌不忙摆了盘棋,等到棋下完,水也就凉得差不多,起身动作云淡风轻,轻松取出石子。

至于裴钰,他一脚将锅踹翻了。

“谁能管得了本王?”

光阴飞逝,小小少年长成天下最为魁梧俊美的儿郎,说话时声音低沉,凤眸仅是平平静静注视着别人,不怒自威的气势便显露无疑。

张明礼吸着骨头里的髓汤,瞟了眼裴钰的身后,悠悠道:“能管得了你的人来了。”

裴钰转头见是武芙蓉,眼睛顿时一亮,欣喜道:“蓉儿是来找我的么?”

武芙蓉上完了最后一阶石阶,步入亭中笑说:“少自作多情了,我是听闻张先生到访,想到过往先生极爱我腌制出的碧玉君子,便特地备上一盅送了来。”

张明礼一听立马来了精神,忙起身迎接道:“嗨呀,我说这半天啃着肉感觉少些什么,可不就是缺了这口碧玉君子吗?也是怪了,武姑娘你说,同样是拿醋腌,怎么我们自己家腌出来的,就没有你手中的那般盈盈碧绿,味道也差上许多呢。”

武芙蓉将手里的白瓷小盅放到桌上,将盖一揭,又辛又酸的气味即刻充斥在整个亭中。她手持银匙,舀出一颗碧绿之物放入碟里,说道:“那便是腌制的时候不对了,这要趁着腊月初八那日腌上才好,早了晚了的,都差些火候。”

所谓“碧玉君子”,乃为武芙蓉信口胡诌的雅号,其实就是用醋腌的胡蒜。过去冬日征战天寒地冻,将士们时常感染风寒,武芙蓉想起在现代时妈妈每年都会腌的腊八蒜,觉得大蒜驱寒,便会亲自动手腌上不少,腌好发下去,让大家就着军粮嚼上一两颗,总没坏处。后来一年年的腌习惯了,一直到了王府她也没落下,权当解闷。

说话间张明礼已是等不及,塞了满口好肉,抓起胡蒜咬了半颗一并咀嚼,当时便被呛的面红气粗,赶紧就着一大口酒咽下,咳嗽片刻抹着泪花直呼过瘾:“快哉!真乃平生第一大痛快事也!这一口下去,一下子便让我想到了四年前在西北大败突厥之时,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二郎拉满巨弓直逼狼山,武姑娘一身男装,英姿飒爽,眼下回想起来,竟好似昨日景象一般。”

武芙蓉笑道:“若还是在那时便好了,如今虽安定,刀光剑影的,却不见得比那时少。”

张明礼知她意指昨晚,便也没打算藏着掖着,只不过换了个说法,又喝了口酒,好一番义愤填膺道:“武姑娘有所不知,昨夜里当真担得起惊心动魄四字,那蛮厮得理不饶人,故意挑个最热闹的时候请求陛下交出淮南王,另将两国恩怨一并细数而出,令陛下不得不采纳其举。满殿文武明知此不可行,却无一人敢上前进谏,唯晋王殿下不顾个人安危,发声阻拦,以国情民心唯由,苦劝陛下收回成命,其言之肺腑,在场中人无不动容,出宫之后纷纷赞扬殿下英勇神武,乃为群臣表率。”

三言两句,给裴钰戴了顶好生了不起的帽子。

武芙蓉瞥了裴钰一眼,只是笑,不想多说什么。

她今日也穿的素净,只不过里面有件孔雀蓝的夹袄,贴合脖颈处的一抹幽蓝,将肌肤衬得更加欺霜赛雪,连意味深长的小神情,都比平日动人许多。

当着张明礼的面,裴钰心痒也得忍着,仅是拉住武芙蓉的手在掌中捏了捏,瞧着张明礼不冷不热道:“少提那些,损兴致。”

张明礼心道臭小子得了便宜还卖乖,心里翻个白眼,继续低头吃自己的碧玉君子手抓肉。

亭外红梅傲雪,亭中大酒大肉,雅俗共赏,算选了个观景的好地方,就是冻人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