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不置可否,脸色难看。

这时,李先贤站了出来。

他把手里的一张纸抖了抖,说道:“这是臣今日在街边茶楼外的大树上揭下来的。”

春安接过了那张纸,放到龙案上。

那是一张“告示”蛟龙国蛮贼十万压境,梁家军接太后指令,未战先败,准备割地赔款,拟和亲;

西南叛军集结十余万人,离京城仅隔一州,傅侍郎有辱皇命,议谈失利。太后临阵换将,令齐王剿贼,并不予一兵一卒,令其单枪匹马、赤手空拳灭贼……

太后压住暴怒,问道:“都有谁看到了?”

李先贤道:“臣经过茶楼、酒楼,乃至御街外人多热闹处,都有。”

全城都知道!

太后这会儿的愤怒达到顶峰,被黄德胜咒骂却不能杀的怒气,全部爆发,“啪”地一拍龙案,愤怒地叫道:“这是谁写的?”

萧千策嘴比大脑又快了一拍:“母后,这也是夏大人的笔迹。”

太后咬牙切齿地对春安说:“把夏大人写的折子都拿来。”

朝堂面面相觑。

夏致远心里忽然咯噔一下,一种被凶兽盯上的恐惧,从尾椎骨开始蔓延!

李先贤递的那张纸是什么东西?

可是那份告示在龙案上,他也不敢上去看。

不多一会儿,夏致远以往的折子,抱来一摞,太后一一对比,勃然大怒:“好一个阳奉阴违,借刀杀人的吏部尚书!来人,把夏致远拿下!”

夏致远懵了:发生了什么?

黄德胜也懵了:不该是拿下我吗?

朝臣都有些懵:太后说错了吧?

御前侍卫冲上来,把夏致远按住,夏致远惊恐大叫:“太后娘娘,臣到底犯了什么罪?”

太后把告示和揭帖扔给他:“你好好看看。”

夏致远看看内容,觉得无比熟悉。

不对,不仅仅是内容,还有字迹。

这是我的字迹,可我什么时候写的,怎么没印象?

“不是臣……”

太后恼恨至极,不给他任何分辩机会,毫不犹豫地下令严惩。

“吏部尚书夏致远,表面恭顺,实则奸诈。国难当头,不思报国,却妖言惑众,动摇国本。立即关入天牢,由大理寺严加审问。抄没家产,一应家眷,流放三千里……”

第122章 郡主趁火打劫,独赢二十五万石粮

夏致远入大狱的消息来得又快又毫无征兆。

李先贤和黄德胜都有些懵。

太后暴怒,直接宣布“退朝”。

李先贤和黄德胜一起出来,黄德胜问他:“你是不是还有话没说完?”

“嗯,下官得到了两本话本子。”

“《长相守》?我也看了。我知道李大人的意思,你别提了,时机不到。”

黄德胜老谋深算地说,“那个话本子好得很嘞,消息再发酵一阵子,到时候不用咱们提,太后也会厌弃傅璋。”

李先贤沉默得没说话。

“李大人,冒昧地问你一句:当年你和傅大人一起参加科考,可觉得他的学识比得过你?”

李先贤依旧沉默不语。

“算了,你不想说算了。”

李先贤离开皇宫,专门去了四象书铺,问掌柜的长相守还有没有。

掌柜的笑着说:“这位大人,您来晚了,长相守售罄了。”

李先贤想来想去,走向定国公府。

递了帖子,求见老公爷梁勃。

梁勃很意外他的到来,李先贤太没存在感了。

李先贤把两册话本送给梁勃,说道:“老公爷,这是京城争相抢购的话本,书铺已经售罄。百姓多有议论,说其中的秦楚是傅璋大人。下官不好下结论,交给公爷决断。”

*

聆音阁的消息最快也最准。

子墨把夏致远下狱的消